五 崇俭禁奢:儒家的官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崇俭既可以“积德”,又可以“治人”。所以,孔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要求为官必须具备“恭俭”之德,努力做到“节用而爱人”。宋朝宰相司马光提出了“有德者皆由俭来”的著名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训俭示康》)。
为了国富民强,各级领导干部理应继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大力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以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更快地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各级领导中,除了像王宝森那样少数的腐化犯罪分子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影响,竟忘记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家宝——“勤俭”,滋长了奢侈之风。诸如有些领导干部在人际交往中,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讲排场,摆阔气,利用公款大吃大喝,一桌菜花去几千元乃至上万元,吸食民脂民膏,挥金如土;有的领导利用职权,竞相修建超级豪华住宅和使用超标准轿车;有的领导巧立名目建立“小金库”,化公为私,甚至陷入贪污的泥潭;有的领导利用公款出国旅游,大肆享受;有的领导用公车走亲访友,休闲钓鱼,游山玩水,甚至公款赌博、嫖娼、找“三陪”女郎;还有的领导借自己生辰寿诞或子女结婚,大收礼品,十几辆摩托车鸣笛开道,数十辆“皇冠车”紧随其后;有的领导为其父母大办丧事,建筑豪华墓地,出殡之日鸣放鞭炮,烧各种各样的纸扎,做道场,摆酒席,花费少则几千元,多则数十万元,等等。在他们看来,国家富了,官做大了,这些只是细微小事,用不着大惊小怪。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了。“崇俭禁奢”绝不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关系人格修养、修身持家和国家兴亡的大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唐代李商隐的一句至理名言。“崇俭禁奢”不只是持家修身之道,而且也是重要的安邦治国之策。在古人看来,俭则国兴,奢则国亡;节则国强,侈则国弱;廉则国存,贪则国覆。商帝辛(纣)亡于“璇室”,齐宣王亡于“田猎”,楚灵王覆于“章华宫”,秦始皇倾于“阿房宫”,隋炀帝堕于游江南……这说明,历代王朝的覆灭,皆始于奢侈。以史为鉴,宁俭勿奢,宁节勿侈,宁勤勿惰,宁廉勿贪,实乃千古不朽的真理。
历代社会俭奢之风,多起于官吏。正如白居易所言:“人庶之贫困者,由官吏之纵欲也;官吏之纵欲者,由君上之不能节约也。”所以,自古以来节俭治天下者,要求君臣必以身先之。“圣王躬行节俭而近习化,近习化而近臣化,近臣化而天下不化者,未之有也。”因此,今天我们提倡节俭,反对奢靡,除了法治手段外,还必须强调各级领导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严于律己,切莫变成人民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