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为什么选择激进的休克疗法

至今很多俄罗斯人还清晰地记得,1992年元旦前夕,叶利钦发表总统电视讲话,动员全体俄罗斯国民以“和平、克制和勇敢”的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转轨。他向国民许诺,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休克疗法式的经济转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俄罗斯就会出现社会经济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景象,成为欧洲的“文明国家”。已被各类政治斗争和几场经济改革折腾得精神紧张、疲惫不堪的俄罗斯人民,在平静地接受苏联解体的同时,以半信半疑的心情来理解休克疗法,以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忍耐力给总统和政府以支持,因为他们真诚地期望国泰民安。

说到休克疗法,我们不能不提到“华盛顿共识”。20世纪80年代末,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亟须进行经济改革。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会上提出并形成了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方案,主要是围绕政府作用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即“华盛顿共识”。客观地讲,最初的“华盛顿共识”针对的是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缺失的转轨国家。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却被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政府用于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实践。

我们说休克疗法是激进的经济转轨措施,那么,当时在俄罗斯有渐进的改革方案吗?能实行非休克疗法式的经济转轨吗?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经过理论界和政府等层面的激烈争论,“俄罗斯的大多数政治力量和居民在必须进行自由化和向市场经济过渡方面实际上已经达成共识” [1]。 但在1990—1991年讨论以什么方式实现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争论却非常激烈。时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及经济改革委员会主席的阿巴尔金院士提出了经济改革的三个方案,分别是渐进方案、激进方案和适度激进方案。其中,渐进方案主要包括:用适当的速度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主要采用行政方法调控正在形成的市场和通货膨胀;逐步减少国家订货,控制物价和收入的增长。激进方案,即后来所说的休克疗法主要包括:短期内彻底摧毁现有结构;同时消除市场机制运作的所有障碍;大量减少国家订货,几乎完全取消对价格和收入的控制;大范围地向新的所有制形式过渡。适度激进方案主要包括:采取一系列激进措施,为向新机制过渡创造启动条件;建立积极调控市场的组织机制;落实巩固和发展新的经营体制的措施;对价格、收入和通货膨胀进行监控,对低收入阶层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2]据当时俄罗斯社会民意调查,赞同渐进方案的占10%,赞同激进方案的占30%,赞同适度激进方案的占60%。

俄罗斯政府“从所有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了最简捷但也是最脆弱的方案——休克疗法” [3]。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即经济自由化、宏观经济稳定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堪称“华盛顿共识”的“经典之作”。

经济自由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价格自由化。自1992年1月2日起,俄罗斯一次性大范围放开价格,90%的零售商品和85%的工业品批发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为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化,即实现无赤字预算和降低通货膨胀,俄罗斯政府采取严厉的紧缩财政和信贷的政策。其中,紧缩财政的措施包括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规定靠预算拨款支付的工资不实行与通货膨胀挂钩的指数化政策等;紧缩货币的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与信贷规模。为快速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俄罗斯政府规定在1992年内要将20%~25%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俄罗斯采用的休克疗法是自毁长城的做法。为什么在具备三套方案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却选择了最为激进的休克疗法?俄罗斯经济转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今天看来,这恐怕是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恶化的经济形势是俄罗斯政府选择休克疗法的直接原因。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消费品市场上的断档奇缺已是普遍状态,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买卖。在89个俄罗斯联邦主体中,有60多个没有粮食储备。可见,“社会局势紧张到了极点,人们纷纷储备唯恐食品完全匮乏”。 [4] 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苏联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3%,粮食产量下降24%,食品生产下降10%,对外贸易下降37%,预算赤字占GDP的20%。面对如此恶化的经济形势,俄罗斯学者认为必须破釜沉舟,实行渐进改革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俄罗斯的原社会经济体制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与其说是需要医生,不如说是需要挖坟者了” [5]

其次,紧张的政治局势是俄罗斯政府选择休克疗法的重要原因。1991年年底,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俄罗斯民主派取得了政权,但面临着以俄共为代表的左派力量的挑战,何况当时俄罗斯的各反对派对叶利钦的私有化计划多数持不赞成立场。另外,虽然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派掌握了国家权力执行机关,但以俄共为代表的反总统派在另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苏维埃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叶利钦采用休克疗法与其说是经济上的需要,不如说主要是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在最短时间内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防止苏联和苏共的东山再起,使俄罗斯的资本主义化不可逆转。选择休克疗法来快速实现私有化、自由化和稳定化,其政治意义对叶利钦政权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叶利钦政权迫使俄罗斯在改革中不惜一切代价。

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的影响是俄罗斯政府选择休克疗法的外部条件。1990年秋至1994年1月,休克疗法的发明者之一、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先后率领200多名西方经济顾问就一系列问题为叶利钦提供政策咨询,包括私有化、自由化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等,并在莫斯科建立了一个非政府研究机构——经济分析学会。同时,美国政府派遣了庞大的专家顾问组在盖达尔 [6]、丘拜斯 [7]内阁的主管私有化机构中参与有关方案和法规的起草工作。俄罗斯前国有资产国家委员会主席波列万诺夫透露,“在国有资产委员会工作的有35个外国公司的雇员,他们可以直接接触我们情报资料库中的所有材料” [8]。此外,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叶利钦政府的第一任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格拉济耶夫做了清晰的说明:1992—1998年期间,“俄罗斯实际上处于一种由外人来管理国家经济政策的状态,基本指标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草拟,之后交由傀儡政府和傀儡中央银行以相关经济政策宣言的方式走一下批准形式” [9]

如萨克斯所言,休克疗法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以激进的、一步到位的方式稳定宏观经济(主要是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向市场经济转轨。在1992年1月到1998年8月六年半的时间里,历经盖达尔政府、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和基里延科政府等几届政府对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但都没能摆脱休克疗法的阴影,俄罗斯始终在极度艰难的经济转轨中痛苦挣扎。


注释

[1][俄]Л.Я.科萨尔斯等:《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石天等译,59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阿巴尔金经济学文集》,李刚军等译,91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俄]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和改革运动》,徐葵等译,26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俄]Л.Я.科萨尔斯等:《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石天等译,28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俄]А.В.乌留卡耶夫:《期待危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进程与矛盾》,石天等译,6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叶·季·盖达尔(1956—2009),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经济改革的设计者和领导者之一。1992年起任负责经济改革的俄罗斯联邦副总理兼财政部长,1992年6月起任俄政府代总理,1992年12月起任过渡时期经济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1994年任俄政府第一副主席、经济部长。

[7]阿纳托利·丘拜斯(1955—),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私有化的总设计师。1990年任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的主要经济顾问,1991—1992年任俄罗斯联邦国家财产管理委员会主任,1993—1994年任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1996—1997年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1997—1998年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1998—2008年任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股份公司理事会主席。

[8][俄]谢·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佟宪国等译,310~311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9][俄]谢·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佟宪国等译,83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