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理解普京强国理念的两条线索

普京从叶利钦手里接过的俄罗斯是个烂摊子。200多年以来,俄罗斯第一次不是以一个强国的身份迎来了新世纪。所以,普京是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走进了俄罗斯的权力核心。正如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所说,普京是在“国家处于非常条件下上台执政的。俄罗斯经济衰弱,国家政治上软弱无力,而且出现联邦解体的危险,这一切汇合成一个危险——似乎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够使国家复兴” [1]

在大动荡之后的俄罗斯如何复兴的严峻挑战面前,在叶利钦“珍重俄罗斯”的重托之下,普京誓言“给我20年的时间,我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这一豪言壮语在媒体上盛传,但我们却无法找到准确出处。有人称它改版自彼得·斯托雷平——“给国家20年的稳定,国内加上国外的,您将认不出今天的俄罗斯” [2]。普京多年执政的很多迹象表明,斯托雷平是普京的政治偶像或精神导师,理解斯托雷平有助于我们理解普京的政治抱负。这可能是我们理解普京强国理念的第一条线索。

彼得·斯托雷平(1862—1911)生于俄国一个地位显赫的贵族家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902年,年仅40岁的斯托雷平就任格罗德诺省省长,1903年就任萨拉托夫省省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长,因坚决镇压农民叛乱而得到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重用。自1905年开始,斯托雷平作为主持改革的总理大臣,“土地改革”和“国家”理念成为他改革的标志性内容。

从土地改革来看,“土地是俄罗斯的命运所在,然而是不幸的命运。国家落后的根源,就在于土地问题未得以解决” [3]。所以,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使农民彻底摆脱农奴制残余,让农民有劳动致富的自由,期望通过改善农民的法律地位和经济状况,促进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现代化。但斯托雷平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主张循序渐进和谨慎从事。当时斯托雷平对激进派讲了一句堪称经典的话:“你们要的是大动荡,我们要的是大俄国。” [4]

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给俄国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俄国经济带来了生机。农业生产规模显著扩大,农业产量迅速提高。1900年,俄国的粮食产量为30亿普特 [5],1913年增加到50亿普特。同时,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与1900年相比,农民在国家储蓄所的存款增加了一倍。俄国的人口尤其是乡村的人口迅速增加,平均寿命提高。此外,与1900年相比,工业生产几乎增长了一倍,开始修建地下铁道、铺设铁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出现了巴黎和伦敦那样的欧洲繁华的商店,到处都在开办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 [6]

值得深入探讨的还有斯托雷平的“国家”理念。虽然斯托雷平主张维护沙皇的统治,但他的国家理念是现代的,具有突破性意义。斯托雷平在国家定性中没有出现沙皇或皇权的内容,强调的是“人民公约”这样的概念以回避专制皇权,以“俄罗斯”作为全民最高价值。这既维护了皇权的权威性、保证了沙皇仍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又使俄罗斯走向现代国家、立宪道路。

在“国家”理念中,斯托雷平强调俄国国家的特殊性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斯托雷平进一步提出了“走俄罗斯自己民族的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强大的俄罗斯”等国家理念。

斯托雷平认为,“走俄罗斯自己民族的发展道路”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因此,他大力倡导历史传统,在口头上尽量避免“西化”的口号。之所以采取这种看似“中间道路”的策略,并不是斯托雷平执着于某种制度或传统,也并非不愿意进行一场深刻变革,而是正如他一再强调的,是为了在改革过程中弥合俄国社会日益加深的分歧,聚拢更多的社会力量,最终巩固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这种“统一”不仅是法律、政治和经济制度上的,更是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改革的可控性和社会的稳定,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总之,斯托雷平反对革命性的激进变革。 [7]

斯托雷平在一次国家杜马讲话时指出,“我们需要强大的俄罗斯”。 斯托雷平在此一语道破“天机”:对列强环伺的俄罗斯来讲,只能选择做自己,做大国,这是俄罗斯维护自身统一和完整的唯一现实的出路。斯托雷平曾讲道:“在国际斗争、民族竞争中能够占据尊崇地位的一定是那些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已形成一种全面压力的国家,一言以蔽之即实力。” 为此,他强调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发展潜力”。值得注意的是,斯托雷平强调的不仅仅是军力,而是军事发展潜力。

此外,在国家理念中,斯托雷平特别强调力求摆脱以往牺牲某一方面发展或部分群体利益去寻求国家快速发展的模式。斯托雷平指出,“你不能切病人自己身上的肉去滋补他,应当推动他的机体创造营养物质滋养他的病患处,那时机体才能够克服疾病……国家体所有其他的部分都应该来帮助它机体上的这个最薄弱的部分。这才是国家政体的意义所在,这才是国家作为一个社会整体存在的理由……这不禁让我们想起社会主义学说;但是,如果这是社会主义原则,则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原则,它们不止一次地被西欧国家使用并且带来了实际效果” [8]。 在保护个人利益上,斯托雷平认为国家不仅应当,而且其天职就是帮助个人有意识地、创造性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将个人利益和“共同幸福”融合在一起。 [9]

总之,无论在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斯托雷平的国家理念都是清晰而完整的,对普京首任总统后提出的强国富民强军的执政理念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普京的执政方式和追求的改革之路与斯托雷平的纲领和实践有许多相似之处。2012年9月17日,普京在“斯托雷平改革:历史与现实”科学会议的致词中称:“斯托雷平所制定的改革和改造的经验在那些需要解决经济现代化、完善社会生活、提高人们福利任务的地方都可借用。” [10]他强调了斯托雷平经验的现实意义,评价斯托雷平时说:“这个卓越的天才人物、杰出的历史活动家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超越一个世纪的范围。今天,我们对他在强化国家和发展社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他的高度公民责任感和对祖国命运真诚的关注给予最崇高的敬意。” [11]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以下事实:

2000年以来,俄罗斯各地斯托雷平塑像不断出现在萨拉托夫、莫斯科、辛比尔斯克、斯塔夫罗波尔等地。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以斯托雷平命名,比如萨拉托夫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阿格拉极地大学等。俄罗斯政府设立了斯托雷平奖学金和斯托雷平奖章。最有意思的是,在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的“谁是最伟大的俄罗斯人”评选活动中,斯托雷平仅次于古代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2]而位居第二,声名盖过了彼得大帝、普希金、列宁和斯大林。

2012年是斯托雷平诞辰150周年,俄罗斯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2012年3月1日,俄罗斯银行发行了1枚面值2卢布的纪念银币;4月6日,俄罗斯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12月27日,由俄罗斯政府官员自愿捐款建造的斯托雷平纪念碑在政府大楼旁边的自由俄罗斯广场落成,俄罗斯隆重举行了斯托雷平纪念碑落成仪式,普京总统与梅德韦杰夫总理向斯托雷平纪念碑敬献鲜花。这位曾经被遗忘了近百年的俄国历史上有争议的风云人物,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普京总统呼吁官员们要以斯托雷平的献身精神为榜样,致力于国家的复兴大业。

理解普京的另一条线索来自尼可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推崇国家利益这一高尚的目的,为此认为政治家可以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赤裸裸的论述广为假道学和伪君子们所批判。回望历史,强国的崛起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政治家几乎没有背离马基雅维利的教诲。善用手段、不留痕迹、精通军事、实现统一,这些正是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所系统阐述的政治领袖的治国之道。

在中世纪后期的政治思想家中,马基雅维利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走向独立学科开辟了道路。他也主张国家至上(而不是宗教和君王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作为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马基雅维利对欧美政治思想家的影响巨大、烙印清晰。

马基雅维利为国家领导者提供的策略充满

现实主义色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军队和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领导者也应该精通军事;国家领导者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不应受任何个人道德准则和情感的束缚,而应该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但又不能把目的说出来,允许“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为实现国家利益,国家领导人可以和国内的利益集团(当时是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领导人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无论是残酷还是仁慈、是吝啬还是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马基雅维利还告诫领导者要善于虚实结合,卧薪尝胆。他所主张的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人们会注意到,虽然马基雅维利提倡政治领袖采用权谋之术,但和大部分现实主义学者类似,马基雅维利本人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而且他并不擅长玩弄他推荐的诡诈之术。现实主义政治家往往是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体,原因可能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现实主义的目的是国家利益至上,而不是追求个人私利,所以为本国利益而奋斗的人显然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者;其次,众所周知,追求利益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包含了各种局面下的策略运用,这些策略当然是为利益服务的,使用和研究这些策略的人往往被世人所诟病和孤立,甚至容易遭受道德批判,冒着这样的风险依然不改变对国家的热爱,显然是理想主义者所为。

人格上的普京与政治上的普京有巨大反差。普京的政治手腕显露出强烈的马基雅维利色彩,因此备受西方指摘。马基雅维利认为,不能用约束一般人的道德伦理来衡量政治家。政治家要有眼界和抱负,也要用权谋来获取必要的条件,不怕使用肮脏的手段,但一定不能承认,还要适度表现慈悲来笼络人心;更进一步,马基雅维利主张政治家更需要懂军事来消灭敌人和领导人民,普京在车臣战争胜利后驾驶苏27战机那一幕无疑是完美诠释。政治总有真实却不美丽的一面,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只要分辨普京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国家利益还是为一己私利,读者就可以对普京的品德与行为有自己的评判。


注释

[1][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王桂香译,14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Столыпин П.А. Грани таланта политика.М., 2006.C.488.列宁在其著作中将其转述成为“给我20年稳定,我将革新俄罗斯”。(参见Ленин В.И.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И.Ленина 5 е изд.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67, Т.23.C.264。)

[3][俄]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述弢译,53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俄]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述弢译,6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也称“俄担”,是俄国实行米制前的重量单位,等于16.36千克。

[6]参见[俄]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述弢译,68~6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参见吴贺:《斯托雷平的改革思想与国家理念》,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3)。

[8]Столыпин П.А.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речей 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Думе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Совете.СС.9495.

[9]参见吴贺:《斯托雷平的改革思想与国家理念》,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3)。

[10]转引自闻一:《普京为什么青睐斯托雷平》,载《世界知识》,2013(4)。

[11]转引自闻一:《普京为什么青睐斯托雷平》,载《世界知识》,2013(4)。

[12]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220—1263),俄罗斯民族英雄、俄罗斯东正教圣徒。1240年,他率众在涅瓦河畔击溃入侵的瑞典军队(因而得到绰号“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的”)。1242年,他又率众在结冰的楚德湖上击败条顿骑士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