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关于当前社会信仰构建的思考

要走出信仰困境,就要构建起一种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新格局。在这种信仰格局下,社会个体的价值信仰多种多样,但又都凝聚在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信仰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发挥积极的引导、凝聚作用,公众认同、信守、践行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需要努力建设的事业。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构建。社会上下必须以积极的行动,促进公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守,树立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及理论信仰。我们的理论要为群众接受,就必须能说服群众。因此,打造国家软实力、凝聚民心、整合社会力量,须从理论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抓起。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阐释。同时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的理论研究,用社会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则事半功倍。

第二,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人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好坏观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价值观是用来评判是非、善恶、好坏的,当前社会存在着是非、善恶、好坏标准模糊的问题。一个社会,如不能形成惩恶扬善的良好氛围,让好人流血又流泪,而坏人逍遥自在,则会劣币驱逐良币,给人们一种不好的心理预期,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我们2012年做的一项调查中,对于“有些人对社会主义信念有所动摇的原因”, 86%的人选择“中国社会中腐败现象严重”,85%的人选择“现实生活中两极分化严重”。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观念。

社会生活中总是是非、善恶、好坏并存。社会一方面要扬善去恶,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意传播正能量。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媒体及一些有话语权的群体,在核心价值文化的社会舆论营造上,在对公众的价值观影响上,其功能和责任都十分重要。媒体在报道中,要注意掌握舆论宣传的效果和话语分寸,在社会核心价值文化正能量营造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加强重点人群价值信仰构建的引导工作。价值信仰构建也有重点可抓。抓好一些重点群体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对做好主流价值观及其信仰构建十分重要。首先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信仰构建。一方面,党员干部应该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群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也是社会公众人物,其言行影响面广,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也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其次是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信仰构建。青少年群体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国家的永久兴旺发达,因而对青少年要特别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信仰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童蒙道德感教育,认为只有在幼年时期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使其言行举止有所循持,有所检束,方可在长成后行圣贤之事,止邪于未形。在现代社会,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信仰教育应当走入课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推进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确立明确的价值导向;要辩证批判价值中立思潮的影响,警惕现在教材编写中的价值中立倾向。在大、中、小学相关教材中加入经典道德故事,要有道德取向,要弘扬真善美,更要弘扬价值理想。当前很多不良思潮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在高校争夺思想阵地,给学生制造了思想上的混乱,动摇了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并影响了人们对我国现实社会制度的看法。对这类思潮的最好回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成果教育引导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信念、信守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