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伴我到终点:猫老师川藏骑行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要补考的好学生

本书的骑行故事发生在2013年的七八月间,作为当年三月买车后仅练习十余次就骑行川藏线的山地车新手,年过40,且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翻山越岭,能够完成在高原上2 000公里的骑行,其间的酸甜苦辣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原本没有写这本书的想法,总觉得这么高调晒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相当有违过去40多年形成的价值观,至于朋友之间的分享,早就通过微信圈和博客做了适当的公开。

然而,返京后的很多情况让我重新考虑了写书这件事情。首先是这件事情在各种社交圈子里更广泛地传开后,有人责怪我为什么去的时候不带上他们,有人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还有人要我指点他们骑行川藏线,无论是哪种反应,责怪的、好奇的或者质疑的,都将我置于一个公开的位置上。这时候,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主任王凡学长建议我直接写本书,他认为我做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尽管我自己认为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而且这与我2010年只身驱车5万公里游遍美国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大家的回应促使我试着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来思考:我,女性,44岁,大学教授,有家有业,24天从成都只身骑行2 000公里川藏线到达拉萨,确实,在我通常的生活圈子里,这样的经历不寻常,必须承认自己做了这个阶层向往但是很少能去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四十不惑后被家庭和事业、责任禁锢着不再拥有梦想的人来说,我更是做了一件他们几乎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过对于写书,我还是很迟疑,不仅因为时间精力,也因为需要在吸引读者和情感表露方面有一个适当的折中。

2013年东南大学建校111周年,当年10月也正好是电气工程学院办学90周年,在庆祝活动筹备过程中,王凡学长作为东南大学北京动力电气校友会的主要领导,选定我和武海学长作为北京校友会代表出席本次校庆活动并做主题发言。我被称为北京校友会中成功“华丽转身”的校友,从工学学士变成经济学博士,从电气工程师变成经济学教授;而武海学长则是校友中成功的国际企业家,把公司一直开到美国,欣欣向荣地经营着。会场上武海学长的演讲给了我很大启发,他在即兴演讲中自称是“不补考的坏学生”,好吧,于是我称自己是那个“要补考的好学生”。我们的即兴演讲获得了成功,既激励了在校学生,也为北京校友会做了宣传。同时,由于我的题目是“骑行西藏,感悟人生”,因此这件事情其实又将我向写书的方向推了一把。

南京回来后我基本上同意了写书的想法,但是开学后工作繁忙,始终没有动笔。最终促使我落笔的,是春节后的校友活动。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自己在东南大学的演讲,尽管有很多不足,但是仍比自己所认为的要好很多,在大家的掌声中王凡学长再次给予我鼓励,这种极大的信任和肯定增强了我的信心,并最终让我下决心写作。

我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写作天分,但是这样真实的经历和不断的思考所凝集的7万字,为我开辟了学术论文之外的另一种创作之路也未可知。这本书到底算是游记、纪实还是心灵鸡汤,就由读者们自己认定吧。不管怎么说,感谢王凡学长的信任和鼓励,直到写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一直被他悄悄地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