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耀中自选集·报刊作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世纪的情愫

——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励基金记事

隆冬的上海,气候依然温和。1月27日,记者刚下火车,就在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的学术厅采访了吴孟超教授。我们眼前这位古稀老人身着军装,容光焕发。对于这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学创始人之一的一级教授来说,1996年1月,确实是难忘的。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吴孟超“模范医学专家”的荣誉称号;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励基金经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也正式设立。74岁的吴孟超是个务实的人,他就记者关心的设立奖励基金的问题,直陈了自己的情怀……

“我没有专利”

肝胆外科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患,尤其是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是常见的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病人约26万人,其中我国约11万多人,占世界新发病例的45%。因此,探索和研究肝胆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治方法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项紧迫的重大课题。

1960年3月,吴孟超用手术刀掀开了中国肝胆外科史上首次肝脏手术成功的一页。36年来,吴孟超带领肝胆外科,从临床到科研,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个人的医疗技术到学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摘取了世界肝胆外科的一顶顶桂冠。但是在鲜花和闪光灯的簇拥中,吴孟超却在深深地思考着。

几年前,吴孟超出席国际专业会议,在法国第一流的大医院观摩肝脏手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四个多小时手术才结束。吴孟超语惊四座,这样的手术在中国顶多一个小时。接着一番关于一套简便、安全、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宏论,令法国人瞠目结舌,他们请这位个子不高的华人开讲座、指导、示范,奉为上宾。

在吴孟超的办公室里、家里、上班和查房的路上,到处都有慕名而来的肝脏患者,他们有的辗转数家大医院被判“死刑”后,求吴孟超给个说法,如果吴老说没救了,死也认了。

手术记录簿上清楚地记载着,1995年,吴孟超主刀的手术170次,如果按每次手术平均3个小时计算(复杂的手术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而吴孟超主刀的手术一般以复杂手术居多),这位古稀老人一年在手术台前累计站立仍达500多个小时。1996年刚过了20多天,吴老就已做了十多例手术。吴孟超说,“我浑身是铁又打得了几颗钉。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虽然已经发展到20多张床位,但是每年也不过收治上千位患者,面对每年发病的十几万肝癌病人来说,我们所作的贡献就太微不足道了。我身体尚好,但人的生命总是有极限的,我要抓紧有限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带出更多的学科骨干来。我没有专利,肝胆外科可以没有吴孟超,但是需要更多的‘神刀’,设立这笔基金是我在有生之年办的一件大事,没有更多的后来人,我到马克思那里交不了账。”

据了解,基金的第一笔资金是吴孟超近年来获奖的全部积蓄:陈嘉庚医药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等总计30万元人民币。

兰花村里的故事

1月28日上午,记者按响了兰花村一座小院的门铃。与吴孟超同岁的老伴吴佩煜热情地和我们拉起了家常话。

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原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妇产科教授,1988年退休。当年她与吴孟超是同济中学、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同学,这对饱经战乱的年轻人,于解放初期先后加入到人民军医的行列。吴孟超家里很简朴,使人很难与中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和世界名人联系起来。客厅里没有空调,一只吊扇和一个取暖炉解决恒温,楼上楼下的家具几乎都是几十年前部队加拨的物件。一年前,解放军报记者来吴孟超家采访时,无意中捕捉到吴佩煜补袜子的镜头。谈到这件事,吴佩煜笑了,“缝一缝,补一补很正常的喽。”吴孟超有3个女儿,50年代,岳父、岳母也住在一起,加上保姆,一家9口人的生活担子都压在他们夫妻肩头,他们连值夜班一角五分钱的夜餐费也舍不得吃掉,攒起来补贴生活。现在3个女儿都成家立业,吴孟超每月3 000多元工资,但两位老人依然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每顿饭两菜一汤,剩下的菜从来不倒掉,下顿热热再吃,吴孟超喜欢穿军装,便衣很少,仅有的几套西服还是出国时置办的。近几年老伴劝他再做两身西服,吴孟超却说,我每次开会都换地方,谁能看出我总穿一套西服呢?他穿的汗衫破了洞也从来不在乎,反而说这样更凉快。1994年初夏,吴孟超在北京荣获陈嘉庚医药科学奖,面对5万元奖金,吴孟超一时不知所措了。夜里,吴孟超辗转反侧,他没有想到大女儿、二女儿家庭很普通的经济状况,也没有想到正在德国攻读学位的小女儿正过着艰苦的留学生活,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住宅应当“现代化”一下。他对老伴说,这笔钱咱不能拿,这是肝胆外科全体同志的心血换来的。“就分了吧。”吴佩煜出主意。吴孟超摇摇头。“以后科里会餐用。”吴孟超还是摇摇头。第三天夜里,吴孟超翻身坐起来叫着老伴:“我想好了,先把这笔钱存在科里,等把钱攒多了,设立一个基金,鼓励和资助对肝胆外科的研究和培养人才,把更多的年轻人托起来。”

吴孟超倾尽自己获奖所得准备设立基金的消息不胫而走。1995年5月,上海一位市民自愿捐助120万元,加入基金。同年8月,光华医学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签订了在20年内每年提供50万元资助的协议。雪球越滚越大,到今年1月,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励基金已达到500万元,奖金已全部到位。吴孟超激动地在设立基金的章程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为了加速中国的肝胆外科医学的研究,奖励在肝胆外科医学方面作出特殊贡献的医务工作者,资助医学攻关项目,为继续保持我国的肝胆外科水平和肝脏肿瘤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促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深入发展和造福人类而共同奋斗!

紫砂盘上的座右铭

1979年夏天,吴孟超从美国讲学返沪,因为30年没有休过假,加上夏天停电无法手术,吴孟超圆了老伴的梦,到鼓浪屿休假。在“音乐岛”的温馨中,吴孟超写书,吴佩煜译著,但是刚过了7天的平静生活,就再一次因消息泄露而不得不参加会诊、讲座、手术,忙得不亦乐乎。也许正因为这一段小小的插曲,在闽南颠簸的山路上更坚定了他的世纪设想。

1月28日下午,吴孟超在他那被书籍和海内外患者的信件堆满了的书斋里对人们说:“你们都知道,亚洲是肝病高发区,我国每年有十余万人死于肝癌。据统计,我国有2亿多人是肝炎病毒的携带者,如果饮食卫生等方面不注意,还会扩大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作为病毒携带者在感冒、发烧、拉肚子等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肝炎发作,如果治疗不当,可能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有的可能癌变。人的肝脏非常重要,具有合成、分解、解毒等功能,而人的肝脏只有一个,不能全部摘除,也没有替代物。所以,面对这个现实,仅搞好临床治疗是被动的,关键要抓好预防和基础研究,要研究抑制肝癌细胞的基因,调动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一旦这种肝癌疫苗问世,将造福于全人类。但是,基础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投资,国家目前的经济实力还难以解决。所以必须寻找其他途径,加快基础研究的发展。通过设立基金,可以联合海内外所有关心医学和健康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筹集资金,资助攻关项目,奖掖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力争在不远的将来,攻下这个世界的制高点。”

据了解,在总后和第二军医大学党委的支持下,吴孟超在肝胆外科基础研究的领域里,率先在全国开辟了“科研特区”,创造了加速基础研究的“哑铃模式”,即国内一个基地、国外一个基地,中外学者穿梭期间,使国内的研究水平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并产生突破。吴孟超的得意门生郭亚军,目前在美国主持全美四大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之一的科研所工作,拥有全新一流的实验室、试验设备和雄厚的资金,他按照吴孟超设计的方案在肝癌疫苗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起了世界关注,吴老安排郭亚军兼任国内科研基地——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主任,让他既在国外为国内培养人才,又不断把他们在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回国内继续研究并接受临床检验,通过这个世界窗口还可以建立合作项目,吸引外资支持国内科研。不久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哑铃模式”这种综合科研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吴孟超的书斋里,有一个紫砂盘,上面烤制了他亲笔题写的座右铭:“为民服务”。这位46年前归国的马来西亚华侨,当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人生时,依然感到献不尽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

这就是吴孟超撼人心灵的世纪情愫。

(《健康报》,199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