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公有资本的本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20世纪的伟大创新——公有资本的产生

20世纪是一个风起云涌、天翻地覆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充满巨大挑战,同时又充满无限发展机遇的时代。在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做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抉择。

基于这样一个伟大抉择,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注: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94.htm。)的确,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这个发生在20世纪末的理论创新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把我国新世纪改革开放的轨道引上了前所未有的新境地。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注:参见《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8/65445/4526285.html。)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注: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093/5175/20010428/454976.html。)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注:参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19~2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注: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11/4429165.html。)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注:参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47.html。)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注:参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4.html。)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注: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5/c_118164235.htm。)

在笔者看来,上述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并且明确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采取公有资本的形态,从而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获得一个适合于市场经济运作的存在形式、运营形式和收益形式。实际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总过程中,公有制经济只有采取资本形态才可能充满活力,才可能以资本所有权收益的形式、按法治经济的规则收回公有制经济的果实、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从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公有制经济只有采取资本形态,才有可能真正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发展总战略。因此,提出公有资本范畴,并据此在实践中重组和再造公有资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精髓所在。事实上,理论的创新引致了实践的创新:国有企业从过去单纯地抓生产、被动地搞经营到急切地去跑市场、主动地去抓以增殖为目的的资本经营。需要指出,1999年,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根据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又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注:即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来肯定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进步的生产关系,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2/20/content_283421_1.htm。)这个建议的实质,与其说是用国家根本大法来肯定个体、私营经济,还不如说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公有资本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从理论上看,公有制经济采取公有资本形态,就像社会主义采取市场经济形态一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伟大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从实践上看,把公有制经济重组再造为公有资本,是20世纪国际经济重组浪潮中所进行的最伟大的经济重组,也是当代国际资本运动中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的深远意义在越来越具有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活动中怎么估计也是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