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历史研究走向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所走过的道路,具有历史的独创性,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注26,这从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因为规划本身是一种制度安排注27,是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注28,因此其发展演变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中国过去的几十年里,社会各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而且这种变迁还在演变之中。注29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面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对城市规划的质疑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要探讨北京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先对以往的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作一整体考察。选择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切入点,是因为城市总体规划担负着决定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等与城市发展有关的重大决策,能够典型反映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当我们把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时,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第一轮总体规划时的“梁陈方案”会被否定?为什么“摊大饼”格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受到质疑,而城市依然沿着既定路径,通过环路建设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展?为什么在专家认为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作的准备是改善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的绝佳契机时,奥林匹克中心依然选址在南北轴线的延长线上?在问题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今天北京城市发展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方面所遭遇的瓶颈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研究历史就是研究原因注30,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向后看得越远,我们向前看得就越远。注31《城记》作者王军则说:求解现实与未来,我们只能回到过去。注32实际上,我们一直缺乏对历史主动深入的反思,以至于一直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社会制度的连续性,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是由过去所决定的,并且人们只有在制度演化的历史话语中,才能理解过去。注33只有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独特发展历程及其本质特点,才能对我们将来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有更清醒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龙头”,城市规划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最近几年,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局面,这表现在城市规划得到社会普遍关注、规划队伍不断壮大、规划业务量成倍增长等很多方面。注34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以至于难以承担社会对城市规划的期望,以真正对城市建设实践进行指导。
此外,尽管城市规划的政策性很强,但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一门处理具体问题、面向实践的学科。作为一项实践工作,其不可验证性成为阻碍城市规划反思、进步、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目标的最大障碍,因此,城市规划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采取自然科学那种精确的、量化的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依靠经验,依靠比较、实证的方法来作出规划决策。注35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历史研究,以充分认识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帮助政策制定者增加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改进城市规划方法,完善学科体系,明确城市规划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