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共享:社会管理的精神内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国外社会管理模式及启示

在中西关系的学术层面上,理论自觉或正确的学术立场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为什么?因为不学习和借鉴西方,就会脱离人类文明大道,就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第二,必须跳出西方的理论框架,跳出以西方为中心的话语体系。这两者缺一不可。这也就是“借鉴国外,跳出国外”的主要含义。

各国社会生活既有共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社会管理也不例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管理的经验,主要是顺应工业化等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制度层面加以相应的调整,如西欧各国在经历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通过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从刚性体制转向弹性体制,即由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混合市场经济体制,注重政府调控市场,实行“福利国家”模式。参见厉以宁:《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所谓“福利国家”模式,也就是通过国家的社会改良政策,来满足工人阶级的主要要求,通过社会管理防止工人阶级颠覆私有财产制度,协调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摆脱毁灭性的阶级对抗。参见[德]考夫曼:《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王学东译,2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中,建立了与其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机制和社会政策体系,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国内有学者把国外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一是重视制度建设,改善社会治理;二是强调人文关怀,突出公民参与;三是提倡政府与民间的合作互动;四是法律与道德并重;五是致力于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六是强调政府投入和社会参与的结合;七是重视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八是重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这些经验与中国社会管理的做法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在重视制度建设、改善社会治理方面,中西方国家都重视源头治理,即通过确立社会规范、提高社会诚信、建立社会保障,从源头上来进行治理。但另一方面,中西方国家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又不能对西方的经验照抄照搬,而要正确借鉴,要看到中西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差异。只有理解了各自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