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注31 (2012年8月25日)
近段时间,我按照政府工作统一安排,紧锣密鼓地在经济建设领域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各县市区、市开发区以及部分企业,并到武汉与部分省直部门进行了对接。在市直部门调研,市民政局是第一家。为什么首先来民政局?因为民政工作确实非常重要。如果说经济建设是政府工作的主战场,那么民政工作就是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是政府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民政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保障基本民生、落实基本民权、维护基本民利、践行基本民主这四个方面的职责越来越重要。
一、克难奋进,全市民政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克服诸多困难,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突出业绩。特别是在市民政局党组一班人的带领下,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大家奋发有为,突出抓项目、抓资金、抓平台、抓配套,在抗旱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优抚军休、退伍安置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尽管目前民政工作还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还不能完全与民众的需求相匹配,但这主要是基础条件、投入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造成的。民政工作由来已久,并不是新鲜事物,《礼记》中就倡导“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当前,民政工作服务内容广泛、服务领域宽泛、服务对象独特。从我市的情况看,救助的对象就有13万人,移民群众就有15万人,整个覆盖面非常广,服务对象中有很多都是最弱势、最特殊的困难群体。尽管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但是我市民政部门在保障基本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出色成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任重道远,必须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类矛盾急剧凸显,民政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彰显社会良心、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减震器”、“防浪堤”、“救生圈”的重大作用。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部门,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重大职责。近两年来,中央针对社会管理创新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大部署,今年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全省第十五次民政会议先后召开,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既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又是惠及基层困苦群众的一种积德行善行为。
一要站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来看待民政工作。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党的战略意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民政工作是一项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二要站在政权建设的高度来看待民政工作。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加强民政工作,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政权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落实民权,包括加强基层自治、推动城乡建设等。因此,同其他部门相比,民政部门在政权建设方面起着最直接的基础作用。三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看待民政工作。社会学家指出,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有两类机制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类是社会动力机制,它基于经济的力量、社会市场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进步和发展;另一类是社会稳定机制,它通过对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调节,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民政工作不仅事关随州这个局部,而且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确任重而道远。民政干部直接肩负着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大家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自身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引领着社会良心。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最弱势的群体得到关爱都是其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民政工作涵盖这一领域,必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三、把握规律,着力提升民政工作科学化水平
民政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民政工作面临新形势、新形态、新要求和新任务,其服务的对象和范畴不断扩大,已经由过去的简单救济、优抚,发展成为一个大民政。对此,我们要科学把握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工作观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保障水平和科学化水平。
一是创新工作观念。要牢固树立四种观念:一要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在民政工作上要体现得更为彻底、更为透彻。对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给予回应和满足,特别是要千方百计解决好特殊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二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民政工作要着眼于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工作的规章、规则,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三要树立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政府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情,作为民政部门要提升统领驾驭能力,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民政方面的大量工作。四要树立群众工作的观念。群众工作是党的法宝,这是民政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因此,民政工作一定要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切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加强各方面的工作,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并有效地对其予以回应和满足。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第一,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充满活力、更有动力、富有效率的工作机制。第二,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抓好公共服务、有偿服务、志愿服务的有机结合和供给保障。公共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政策性投入,由民政等部门直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用以满足特殊困难公民生活、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偿服务就是运用市场机制提供服务。有些服务如社会养老问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民政部门要做好规划、组织和引导工作,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志愿服务就是调动社会慈善人士、爱心人士的积极性,使其投身到各类民政或福利救助工作中去。如今天我们在市儿童福利院看到的义工,其参与和奉献的精神就值得大力弘扬。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动员,开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方面要形成协同机制,不仅是民政部门,各党群部门、有关政府部门都要积极推动。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多元投入渠道建设和民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搭建更多的平台。城乡社区建设方面,要高度重视这一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建设,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完善服务,提高社区自治水平。社会组织建设方面,民政部门不能仅仅负责登记管理,而要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有意识地引导社会组织为政府所用,使其发挥应有作用,转化为民政工作的有效力量,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补充。多元投入渠道建设方面,除了传统的财政投入,还要加大彩票、慈善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力量是无限的,要破除行政化的、僵硬化的、官僚式的体制机制,有效满足捐赠人、慈善机构等各方面的需求,尤其要尽可能公开相关信息,畅通多元投入渠道。民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提升社会化工作水平,进一步开拓思维,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行政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尤其要加强对“以钱养事”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三是创新工作方式。要加强民政工作网络化、社会化、信息化三个方面的管理服务创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会工作网络,这个网络既包括民政系统、相关协同部门,也包括各类社会组织。要加大社会管理网格化推进力度,把城乡各个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工作点和工作站,发挥好各类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网络、网点的作用。要加快推进民政工作信息化,如社情民意的了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采集等工作,单纯依靠人力挨户走访不现实,必须借助电子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