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世界贸易格局变迁与人民币国际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

为了客观地反映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准确评估人民币与主要货币国际化水平之间的差距,本报告还编制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的国际化指数(见表1—1)。总体上看,四大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呈下降趋势,这在截至2012年第4季度表现得格外明显。2012年第4季度较2011年同期,四大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数值下降了3.4个百分点。

表1—1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指数


image

尽管2012年全球经济低迷,美国经济复苏较为缓慢,但欧洲经济状况更糟,使得美元成为最佳避险货币。截至2012年第4季度,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全年季均国际化水平为52.95,基本与2011年国际化水平持平。虽然美联储实施了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投放了更多的美元,但是美国的投资与消费动力尚未完全恢复,需求不旺使得物价稳定,美国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威胁,加上美国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正逐渐修复,逐渐呈现出稳定和复苏的迹象。2012年,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市场对美元的信心逐渐增强。而外部国际环境变化也有利于美元强化其国际货币地位。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欧元不确定性加剧,大量避险资本流入美国,使得美元避险功能进一步凸显,部分替代了欧元的国际货币份额。国际债券和票据市场中美元上升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发行份额由2011年底的38.42%上升至2012年底的44.38%,极大地保证了美元稳定的国际地位(见图1—10)。

image

图1—10 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指数变化趋势

2012年欧元区仍处于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之下,尽管欧盟峰会通过一定的救助措施以及欧洲央行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对于缓解、改善欧元区经济金融状况有一定作用,但其脆弱性没有获得实质性逆转,经济增长依然乏力,金融部门下行风险显著。欧元的不确定性以及欧元区贸易规模的减小,致使国际贸易中欧元结算份额略有下降。在欧元占据绝对优势的债券市场,国际债券和票据发行中,欧元季度平均份额由2011年的40.79%降至2012年的38.09%,余额份额至2012年第4季度达45.37%,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见图1—10),货币国际化指数从2011年第1季度的26.79降至2012年第4季度的23.60。

在欧债危机与外围经济低迷的影响下,英国经济增长“黯淡”。2012年前两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萎缩,至第3季度受到奥运经济的刺激,英国经济有所好转,英镑币值走强,从欧元区流出的资金,将英镑作为避险货币,短期内增加了英镑的金融交易份额,英镑外汇储备以及国际信贷全球占比都有所增加,第3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达7.04%和4.15%。但由于与欧洲经济联系紧密,英国经济不可能走出与欧洲大陆完全不同的情景,这就决定了英镑在国际贸易、国际债券和票据市场的表现不甚理想,所占份额显著下降。总体来讲,英镑国际化水平于2012年呈下降趋势,至第4季度英镑国际化指数为3.98,同比降低了2.9%。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加大政府公共支出支持灾后重建,推进“日本再生战略”,在货币政策方面不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维持零利率。此举造成日元成为世界主要融资货币,资金外流态势加剧。扩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日元在亚洲资产市场呈现反弹上扬趋势。2012年第4季度日元国际债券和票据发行份额为3.38%,国际信贷全球占比达3.9%,日元在融资套利中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使其国际融资货币地位不断加强。然而,在内需乏力、欧洲经济低迷、中日关系恶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作为日本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出口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出口大幅度下降,加上火力发电所需的石油进口大规模增加,日本出现了高达78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是1980年贸易逆差历史最高纪录的2倍。贸易规模的下降以及巨额逆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2012年第4季度日元国际化指数为4.4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6%,国际化水平基本稳定。


专栏1-1 非正规金融:人民币实际使用程度可能超过名义程度

近年来,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稳健增长,使得人民币成为企业、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国际货币,人民币在贸易计价结算和投融资活动中开始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截至2012年第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衡量指标RII为0.87,但是,由于非正规金融形式的存在,一部分人民币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流入国际市场,并没有在官方的统计中得到反映,因此,本报告认为,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实际使用程度应该高于RII指标统计值。

人民币在灰色地带的“隐性”使用,既包括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投机套利动机需求,又包括国际贸易、投资等实际经济活动需要。这部分人民币隐性资金大多通过非正规金融管道进行交易和流通。

所谓非正规金融是指某些组织或自然人,出于“食利”目标,未经金融监管当局许可而开展存款、贷款、结算等基本金融业务,或提供虚假的金融市场交易环境,或提供交易境外金融市场产品的地下通道等。该金融网络主要有三大渠道: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

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都可能成为热钱流入的渠道,其中最主要的是虚假贸易方式。例如,国际贸易企业之间串谋,可以通过低报进口价格高报出口价格、预收货款或延迟付款,甚至通过编制假合同等方式,将国际游资截留国内。其次,资金也可以借道收益项下的职工报酬、经常转移项下的捐赠方式流入。资本项目下的境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贸易信贷和短期贷款等也有可能成为人民币“隐性”流动的渠道。例如,热钱以FDI名义流入,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再借助某些方式投资于中国股票市场及房地产市场,而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开放也使得这种行为的开展更为便利。

地下钱庄则是人民币“隐性”使用的重要渠道,并且规模呈现扩张趋势。具体模式是:资金所有者先将外币打入地下钱庄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再将等值人民币扣除费用后,打入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境内账户。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联系的增多与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加,地下钱庄出现集团化发展趋势,交易对象不再局限于个人,大量外商投资企业或国有外贸公司也参与其中,交易额不断攀升。2005年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调查测算,仅福建连江“马祖贩船”和连江、浯屿岛的海上“渔钞”交易,年交易额约6亿~7亿元新台币。据21世纪网记者调查,在深圳罗湖、皇岗口岸、赛格广场以及中英街,地下钱庄多如蝼蚁,其在香港和内地都有店面,客户资金打入香港账户,内地的公司将资金打到客户在内地的账户。基于地下钱庄的“灰色港股直通车”也由来已久。2007年,外汇局与公安机关联手破获深圳大型地下钱庄案件,该钱庄2006—2007年5月仅深圳办事处交易金额已达人民币43亿多元,从行业领域看,其与房地产有关的交易资金达1.3亿元人民币,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交易资金达1.05亿元人民币,涉及金额最大的是贸易、销售等行业,资金达4.53亿元人民币,交易遍布中国31个省(市)。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拱北口岸也正在成为地下钱庄的聚集地。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下,地下钱庄的数量与交易金额都在快速增长,以至于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发出疑问:“人民币一半在深圳地下钱庄?”

同时,边境贸易人民币现钞结算也成为当今人民币跨境非正规使用的重要方式,以云南省边贸为例。云南省是我国较早试行人民币结算的地区,地处西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邻,与泰国、柬埔寨相望,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云南和周边国家经贸往来快速发展,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更加频繁。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介绍,由于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在金融监管方面还不完善,且中国金融机构的操作方式“墨守成规”,通过银行结算的资金仅占边贸交易额的20%左右,直接用人民币现金进行交易的规模高达80%左右。

总之,在中国存在资本项目管制的背景下,套利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使得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灰色地带不可能消失。地下金融具有渠道广、隐蔽性强、难以监测等特点。这部分资金或假借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名义,或干脆直接采用境内外地下钱庄对敲的方式绕开国际收支统计监测,这就大大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使用深度和接受广度。如果通过制度改革,例如放松资本管制,使其阳光化,无论贸易结算还是投融资结算的人民币规模都会出现较大的增长,提高RII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