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13年消费品市场发展预测
201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持续上升。对此,我国将继续贯彻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这意味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加明确和具体,政策操作的思路开始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2013年,政府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基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各个层面2012年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走势,可以对2013年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做出如下展望。
(一)2013年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拓展,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回暖
2012年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但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略显不足。2013年,政府将着力扩大内需,保障民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及消费信心,保障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
1.经济发展惯性:消费需求增长的宏观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流通研究中心多年市场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消费需求扩张滞后于投资和经济扩张4~5个季度。2011年GDP平均增长达到9.2%,2012年GDP平均增长达7.8%,虽增幅有所下降,但仍然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扩张势头。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多角度拉动经济的发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加商品供给,丰富消费者选择,带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
2.居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拓展的购买力基础
2012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民生工程,保障了城乡居民就业的稳定和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2013年,国家将进一步延续该政策思路,保障就业,促进民生,提升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努力提高消费能力;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据预测,2013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万元时代”持续攀升,冲击新的发展平台。
3.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增长的结构因素
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三大趋势:食品消费增速放缓、医疗文教消费比重下降、以汽车和住房为代表的发展性和享受性产品增速保持高位。2013年,政府将进一步降低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消费者对发展性和享受性产品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同时,在城乡消费需求结构方面,政府将进一步开发农村需求,提升购买力水平,通过对农村购买渠道的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加快农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于当前商品房价格过高的问题,2012年全国各地推出的抑制房价措施将逐步发力,新一轮的消费闯关将在2013年展开突破。城乡居民对商品房消费意愿将拉动消费需求的上扬。
4.物价总水平稳定:消费倾向提升的诱因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2.7%,城镇居民实际收入28 055元,比2011年增长17.0%;人均可支配收入25 321元,比2011年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 328元,比2011年增长1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这充分说明了消费者购买力显著增强。2013年,国家继续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列入工作计划,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物价总水平将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平稳的价格水平将弱化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唤醒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从而延续消费需求的拓展。
5.未来经济预期:消费信心提升的意愿基础
2012年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略显不足,主要受到宏观经济预期、货币预期、社会保障预期及物价水平预期的影响。预计2013年,虽然压制消费倾向走低的市场因素和体制因素在短期内无法根本性地消除,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政府多项相关政策的出台仍将使推动消费倾向提升的因素有所显现。
首先,从宏观经济预期上来看,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回暖,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确定了2013年经济政策的基调,这预示着2013年经济将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下去,有助于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
其次,从货币预期上来看,2012年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连续六次采取逆回购释放流动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对消费的热情。2013年,央行将继续以更加灵活多变的货币手段进行调控,这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股票市场、房产市场的投资热情,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期望。
再次,从社会保障预期上看,政府在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地从“广覆盖、低水平”向“广覆盖、高水平”逐步过渡;进一步加大对科教卫生事业的投入,缓解城乡居民对于潜在教育医疗支出的隐忧;进一步发展民生工程,提高民生保障,提高城镇化质量,唤醒居民由于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而被压制的消费需求。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预期进而提升其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
最后,从物价水平上看,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平抑物价,将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平稳水平上,保障民生。因此,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将有所回暖。
(二)供求关系将从短期不均衡趋于均衡,商品供给更加多样化,渠道建设进一步 完善
2013年消费品市场在短期内受2012年年底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影响,可能会出现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的不均衡状态,但长期看,消费品市场还将继续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多样化商品种类品牌、优化商品流通渠道等多方面综合完善,推动消费品市场良性发展。
1.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紧缩、国内产能严重过剩
2012年,国际需求持续低迷,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我国出口环境严重恶化,直至年底,国际经济形势依然未出现明显回暖趋势,2013年将会继续延续这一乏力的经济增长局面,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始终不够合理,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以及过度集中的出口地理方向,更是加大了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带来的经济风险,使得我国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出口受阻之时回天乏力。再者,由产品出口受阻带来的“出口转内销”,将使得国内产能短期出现过剩,国内供给骤增,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严重的供求不均衡的状态,供给大于需求,进而造成我国国内消费品市场整体价格水平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是维持供求合理比例的重要力量
2012年消费品市场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压力下能够维持供求基本平衡,得益于政策、市场和消费模式转变的共同作用。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复苏,生产企业将在优化升级中提升产能进而保障供给。因此,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及适度引导管理下,将更好地适应需求,保障供应。同时,我国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联系,利用进出口维持供需恰当比例的能力有所加强,在新的一年,供求平衡仍然是市场的主基调。
3.多品牌、高质量是国内市场供给加强的显著表现
2012年是我国消费品品牌建设继续深化的一年,消费品质量稳中有升,流通标准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国消费品企业的商品品牌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还不强,但随着我国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加强,加上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建设上的不断努力与探索,中国企业最终经受住了市场考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2013年,企业及商品品牌建设将延续2012年的良好势头,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消费体验,丰富国内市场供给,促进国内消费多样化发展。同时,更多外资零售业态将进入中国参与中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争夺,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但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消费者群体将能够获得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好的消费体验。
4.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是促进国内市场供给优化的重要路径
2012年,在国家政策措施的不断规范和扶植下,我国消费品市场中以商业为代表的商品流通渠道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流通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各行业流通标准的出台为我国流通业区域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2013年,政府及相关部门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流通主体景气指数的回升,解决我国流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流通效率大幅提升。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也为国内供给注入了多元化血液,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且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稳步增长,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接触到电子商务,预计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超过3亿人,在宽带网民中的渗透率将超过40%。
(三)多方合力推动价格演进,经济结构深入调整促成价格低位平稳运行
遵循本报告分析2012年价格走势的思路,可以对201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预测。
1.从推动CPI上涨的因素看
(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推动CPI上涨的宏观环境因素。
2012年我国GDP平均增长幅度达7.8%,带动经济增长进入稳定发展周期。2013年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年份,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结构将发生深入调整,扩大内需、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进程等将共同成为2013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因此,在较高速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供给与需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CPI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
(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推动CPI上涨的货币因素。
2012年12月,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2012年货币政策走向初露端倪。2013年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强调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货币政策“稳中有松”。2012年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萎缩、人民币汇率进入双边波动渠道以及我国企业、居民持汇意愿明显提高,央行通过对冲外汇占款发放货币的渠道已经逐渐关闭。逆回购成为过渡时期央行补充流动性的主要工具。从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央行已经连续6个月实施逆回购,逆回购总额达到3.6万亿人民币,且种类涵盖了7天、14天与28天,逆回购逐渐代替了原有的以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主的调控手段。灵活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国内货币流动性的增强及消费者消费倾向及消费信心的变化,该货币政策导向将成为2013年CPI上涨的动力因素。
(3)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成本因素。
2012年劳动力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抑或迫近,这使得中国劳动力价格将不可逆转地长期上涨。2013年,国家将继续注重民生,保障劳动力收入水平尤其是较低收入水平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因此,在2013年,劳动力价格将会持续上涨,用人单位将面临更大的人力资源成本,CPI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仍然长期存在。
(4)人民币升值步伐放缓是推动CPI上涨的汇率因素。
2012年,人民币汇率连续四个季度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未出现大幅升值情况,全年对美元升值幅度约0.25%,升值步伐明显放缓,甚至在个别月份出现贬值现象。尽管在2012年年末,人民币汇率面临着QE4等多重升值压力,然而,2012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另外,根据有关机构预测,2013年人民币汇率将保持2%~3%的升值幅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出未来一年人民币虽有一定升值空间但升值步伐将继续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的放缓在2013年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汇率因素。
(5)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的提升是推动CPI上涨的国际因素。
2012年,世界经济再度经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加上美国在此年度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致使全球通货膨胀压力骤增。展望2013年,发达经济体仍将面临债务问题的严峻考验,大规模运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空间有限,因此有望继续推进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需要在持续财政紧缩的背景下促进经济企稳复苏;美国面临财政悬崖的困扰,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由此可见,2013年,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再次成为推动国内CPI上涨的国际因素。
2.从遏制CPI上涨的因素看
(1)翘尾因素减弱是使得CPI涨幅走弱的统计因素。
2012年CPI涨幅为2.6%,较2011年出现大幅回落。如果CPI上涨幅度以同比上涨幅度统计计算,则上一年CPI水平的高低将对于下一年CPI涨幅的计算产生较大的影响,引起上年年末价格上涨的因素对第二年的价格变动也会产生影响。由2012年全年CPI的走势和年末CPI水平可知,2013年翘尾因素减弱,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3年CPI的同比涨幅。
(2)粮食丰收是遏制CPI上涨的供给因素。
2012年是中国粮食丰收的第9个年头,为今后粮食价格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达到54 641万吨,比2011年增加1 559万吨,同比增长2.9%。截至2012年,我国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量的稳定攀升和粮食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都有效地防止了由于粮食供给不足而导致的粮食价格上涨,为CPI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3)适度宽松的税收措施是遏制CPI上涨的政策因素。
目前中国的税制结构中,30%为直接税,70%为间接税。间接税作为商品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通常由企业附加在商品价格中,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而从缴税主体来看,中国税收收入的90%以上由企业缴纳,因此,一旦税收压力加大,便可能推动物价攀升。2013年,国家将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尤其是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的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营业税改增值税等政策,将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在“营改增”试点扩大,减轻相关企业负担的基础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5 000元,进一步减轻中等收入者税收负担,以刺激消费、优化经济结构。因此,适度宽松的税收政策是政府调控企业成本、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手段之一,将有效遏制CPI的快速增长。
(4)食品和居住类商品价格涨幅大幅回落是遏制CPI上涨的结构因素。
2013年是继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进一步保障民生,改善流通环境,保障食品和居住类商品价格的稳定。2012年,国家已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食品价格,着力解决蔬菜及肉类食品价格,完善储运和市场体系,规范流通秩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预计2013年食品价格将延续2012年的趋势,保持稳定的低位涨幅。居住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家将继续加大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投入,同时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扩大有效供给。预计2013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商品房价格将继续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因此,食品和居住类商品价格的平稳发展将带动CPI运行平稳或出现小幅下行。
(5)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分化是推动CPI回落的输入性因素。
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呈现“M”型格局,价格大幅攀升的动力有所减弱。各类商品的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具体而言:能源价格受到地缘政治危机影响曾一度冲高,但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上涨幅度有限;工业金属价格更是受经济因素影响而一路下行;农产品价格受极端天气影响涨势强劲;黄金价格在全球宽松流动性的推动下升至高位。预计2013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将出现进一步的分化,各品类中,预计黄金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农产品供给依然短缺,价格涨势依旧存在;页岩气技术尚无法对原油价格带来实质性冲击,原油价格仍将处于高位震荡格局;工业金属价格受制于需求疲软,将维持低位。综合来说,受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整体的悲观预期影响,国际大宗商品的整体价格仍将表现低迷。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格局的分化和价格水平的回落将直接影响我国消费品的原材料、能源成本,产品生产线上游的成本降低将逐步传递至消费品市场,从而导致消费品市场价格的稳定与回落。
综上所述,如果所有因素全部兑现,未出现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或国内气候异常突变等极端情况,预计201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3%~4%的区间内波动,保持较为温和的上涨水平。2013年的物价上涨压力虽然较2012年略有提升,但受多方遏制物价水平大幅上涨的因素影响,全年CPI同比升幅将仍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以相对平稳的走势,实现2013年新一轮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适度的价格水平的上扬既包含了充裕的流动性及输入型通胀等推动的价格上涨,又包括了需求热点商品和供给不足的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推动经济资源向有需求有效益的产业与产品转移,还包含了供过于求的产品或渠道不畅的产品价格的下跌,从而推动消费品市场调节商品供求、优化商品结构、完善商品渠道,实现消费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政府将利用高度灵活的工作作风和高度严谨的工作态度迎接这些挑战,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丛子薇 王孟洋 钮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