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特色内涵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特色”,是通过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比较凸显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其核心价值体系最主要的特征是不同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有益成分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是反映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的主导价值体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应当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制约并反映这个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必然会在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上层建筑中得到体现,使得这个价值体系必然成为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简言之,“中国特色”在视野上特指从全球化和世界视野来看待问题,以此与西方资本主义相区别;在时间维度上特指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期,以此与中国传统相区别;内涵上特指建立在鲜明的中国现实的基础上,与当代中国实际和广大干部群众需求相结合,既继承传统,又弘扬时代精神。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特色”内涵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一个区别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社会主义共性的核心价值观而言的范畴,即在“中国的”视阈范围进行讨论的话语范式。

以历史现实和理论先导的眼光看,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提出来。事实上,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提出过,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更有体现。因为,很难想象,在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的前提下,会兴起那么广泛而持久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取得那样大的历史成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是一个区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在性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应该是结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形态。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至少就其思想理论形态而言是如此。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社会实际生活过程中,而它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系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的一部分。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特色的鲜明体现。

从内容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都打着鲜明的中国印记。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仅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显然是中国的,“共同理想”指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不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即使中国模式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还是面向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无疑带有世界性,不单单属于中国,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最突出地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我们正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理解时代精神的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是明显带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区别是,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崇高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

从构建方式与现实导向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带有中国特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是由党中央作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提出来的。它首先是一项政治性、战略性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理论性和学术性的任务,当然,它也必须是一项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党和国家提出这一任务,并确定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由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展广泛而集中的研究,特别是论证、阐释和完善的工作。在构建过程中,还要进行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把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和信息运用于进一步的构建和完善之中。这样一种构建方式无疑带有中国特色,也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从建设进程看,具有明显的中国现实导向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为全国人民所易于接受,就不能一般地讲社会主义理想化的核心价值,而必须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人民的实际精神需求,构建适合各族人民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我们建构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容就不都是纯粹理想性的主义、价值、理念,而是应包括一些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社会主义的高度但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非常必要的价值观念,这样构建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先进性,又兼顾广泛性、普遍性,是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的、有生命力的价值体系。只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尽快地建立起来并为全国人民所接受,从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

其次是一个区别于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而言的范畴,即“现代的”话语范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现代性话语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王权支配社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形态,这就决定了传统社会以“王权为中心”的国家权力系统、社会结构和观念体系。可以说,“王权主义”或者说“君主专制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组织原则,也是社会“正义”的源泉和依据。在这种所谓正义和具有十足的合法性的“王权主义”关照下,传统社会形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核心价值体系。现代社会则强调以人为本,提倡人人平等的民主和公平正义观念。构建以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人格和尊严平等为前提,以满足个体需要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区别于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体现。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对现代性需求的回应与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再次是一个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范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构框架。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提高社会接受和认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断提高社会接受和认同程度是一个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为主体、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当前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全面的矛盾和现象。比如,贫富不均,城乡、行业、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加剧等,这既是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客观呈现,也是我们党正确制定现阶段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基本依据,更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足点。也就是说,当前,构建以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正如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于“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这一基本国情进行建构。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探索一种政府自上而下管理与社会自下而上参与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履行好监督监管和引领的重要职责,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做好制度保障,充当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来,塑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