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
人们考察布劳的学术背景时,往往把他同霍曼斯等人放在一起以揭示他们的思想来源。作为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布劳在学术背景尤其是思想来源方面,无疑同霍曼斯等人有共同之处。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等作为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在布劳的学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影响。布劳不仅像马林诺夫斯基那样,把人们的社会关系理解为交换关系,而且也像亚当·斯密那样,把人们的交换关系的实质理解为利益交换,成本、报酬、价格等经济学术语也是揭示社会交换问题的基本概念。然而,仅仅看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布劳的学术背景或思想来源也有不同于霍曼斯等人的方面,特别是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与霍曼斯有明显不同,在布劳的学术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是高度概括的宏观社会学理论。帕森斯不仅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社会现象都纳入自己的理论视野,而且建构了各种分析社会结构动态变化的结构功能模式。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作为系统存在的,社会系统的各种构成要素相互联系地发挥自己的功能。研究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些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即社会系统的结构;也只有把握了这些联系或社会结构,才能抓住社会系统各方面运动变化的实质及功能作用发挥的机制。这些思想显然在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中得到了认可或继承。
与霍曼斯不同,布劳研究社会交换问题不是重视它的心理基础,而是重视各种交换行为的相互关系;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个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上,而是通过对社会层面的交换行为的分析,例如对群体交换关系的分析,揭示出社会权力、社会制度、社会演化等宏观社会结构。正是在这些不同特点的基础上,霍曼斯的交换理论被称为人际交换理论,而布劳的理论则被称为社会交换结构理论。注32
布劳的大部分理论著述发表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时结构功能主义不仅完成了建立理论系统的任务,而且也培养了一大批学术骨干,迅速扩大了学术影响,确立了战后美国社会学的统治地位。任何学术研究,特别是那些有成就的学术研究,都不可能对自己的学术氛围麻木不仁,总是要与正在流行的那些学术流派进行对话沟通,在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中发展自己。对于布劳来说尤为如此,因为他不仅在结构功能主义处于统治地位时期进入学术活动高峰期,而且他师从结构功能主义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默顿(Merton),结构功能主义对他的影响就更为直接并且更加强烈了。
默顿同帕森斯在结构主义的层次上有明显分歧,默顿甚至尖锐地批评了帕森斯的理论,认为帕森斯的理论抽象过度、空泛有余,那些高度概括的结构功能模式,不仅远离社会现实,而且也夸大了社会结构功能的一般性或共同性。默顿主张建立一种同社会经验事实直接联系的、具体反映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中程功能理论。但是,无论默顿同帕森斯有何种程度的分歧,他还是把社会结构及其功能作为其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他同帕森斯的区别不过在于理论概括程度的高低不同罢了。
作为直接受教于默顿的学生,布劳坚持对社会结构与功能进行中程分析。像默顿那样,布劳从经验事实或人们的社会交换行为出发,论述社会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并且作出的理论概括都与经验事实发生直接联系。在中程分析原则指导下的社会交换结构研究,既超越了霍曼斯对人际交换行为的简单描述性和理论解释上的心理还原论,而且也避免了帕森斯宏观社会学的高度抽象性,使社会交换结构理论具有了自己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