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韬》(一则)
太公论君节注361
本文选自《六韬·文韬·盈虚》。《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该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本文借助周文王与姜太公问答的形式,阐述了作为成功的君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核心内容就是“爱民”,要“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忧民之所忧,悲民之所苦。贾谊在《新书·大政》有言:“闻之于政者,民无不为本也。”民既为政权之“本”、天下之“本”,则君主“爱民”亦必定为应有之义。本篇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注362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注363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