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机能派心理学是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相对立的心理学派别。这个心理学派与实用主义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的美国。公认的几个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安吉尔、杜威等。他们吸收了英国贝克莱主教的主观唯心主义和边沁的功利主义,又借鉴了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还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学说,他们创立的实用主义哲学非常适合当时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当他们把它用于心理学的研究时,就创立了机能主义心理学。他们的心理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他们都反对构造主义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他们关注心理的作用而不十分注重心理的内容,他们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而不同意把它当做一门纯理论科学。他们还主张心理学的任务不仅要研究一般成人的心理,还应把动物心理、儿童心理、变态心理等纳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一句话,机能派强调意识的机能,研究心理现象适应环境的机能和效用。它是一个极端生物学化的派别,把人和动物的心理都看做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顺应。
威廉·詹姆斯(1842~1910)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生于纽约,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医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并且曾在哈佛大学任生理学讲师、心理学与哲学教授。他耗费12年时间与精力,于1890年完成了鸿篇巨制《心理学原理》,该书将当时的心理学知识组织为系统性的学科,所阐述的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记忆、思考、情绪等。此外他与同时代的一位丹麦生理学家郎格提出了心理学史上最早的情绪理论——詹姆斯-郎格情绪理论。他于1894年和1904年两度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詹姆斯强调对心理机能和功用的要求,主张心理意识的功用就是要指引有机体达到生存所必需的目的。这是他继承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生存竞争观点的结果。他强调心理的非理性方面,认为个人的情绪、需要和欲望决定了人的理性中表现的信仰、概念和推理。这些都反映了他的实用主义倾向。
他同意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是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而意识状态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他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基本元素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破坏心理的整体,而误解为意识是由片断和元素集合而成的。詹姆斯认为意识有四种状态。
每一种意识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
意思是说:每一种意识都存在于具体的个人之中。他从个人的经验出发,认为没有任何意识是不属于任何人的纯粹思想,因此,人们在一般条件下处理的意识都应该从个人出发。
意识是经常变化的
就是说,没有任何人的经验是不变的,因此,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只能出现一次,即使下一次再出现,也不可能与以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如果从意识是常新的角度看,应该说他对于反对意识孤立不变有可取之处,但是他借此而否定人们的意识中也有相对稳定的东西,进而又反对洛克式的反映论则是其不可取的地方。
每个人的意识状态都是意识流的一部分
尽管意识流也有隔断(如在睡觉时),但是,两个隔断的意识流总是可以取得联系的。一个人的意识不可能把自己的思想与另一个人的思想加以联结。
意识的选择性
每个人的意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他注意的方面,这些注意的方面才可以进入经验,这就是意识的选择性。对同一对象、同一经历,由于人们注意的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识,这本来可以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角度加以解释,但是詹姆斯却完全把它看成是纯主观的东西,这就难免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中。
詹姆斯批评构造主义心理学忽视了意识的最主要特征,只静态地研究意识的结构,而忽略了意识的连续性。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该只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构造主义心理学两个学派争论的焦点在于探讨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定义及研究方向,然而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它们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为此,在相持了几十年之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出现后,这两个学派就日渐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