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闯在当下——胸中怀大志,敢闯才能成功
有志则断不甘下流
李嘉诚曾在汕头大学校友会成立典礼上引用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手书的内容,用以激励学生。李嘉诚说:“曾国藩曾说:‘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各位同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凭着我们的意志,凭着我们的毅力,运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原创力将之融入我们的生命,融入我们承传的强大文化,使之转化成为我们的智慧,使之转化成为我们的力量,为我们民族缔造更大的福祉、繁荣、非凡的成就和将来。”
李嘉诚少时立志,决心将来要创一番大业。在李嘉诚15岁时,他要为自己、为母亲、为弟弟妹妹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奋斗。李嘉诚所想的并不是个人利益,而是他作为家中长子,需要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当时香港的经济环境比现在落后得多,生活艰难,贫困使不少香港人三餐不继,莫说是企求他日显贵,就是能够保证温饱,已是不少人的理想,甚至是梦想。但是,李嘉诚就是在这样一个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除了洁身自好、不自暴自弃之外,还毅然立志要开创一番事业。
成大事者首先要立志、要有见识,李嘉诚在推销行业业绩卓然之时辞职,独力创立长江;他以小吞大,入主和黄;他拓土开疆,建立一个世界级财富帝国;他创建汕大、李嘉诚基金会,为华人挣了一大口气……
1940年初,12岁的李嘉诚随家人到香港。在香港,李嘉诚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粤语、英语等让他眩晕。窦应泰曾经鲜活地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虽然那时香港尚不十分繁华,不过毕竟与广州大不相同。仅仅古怪的街名就让他不可理喻了,什么铜锣湾,什么快活谷、荷里活道,什么旺角和尖沙咀”、“香港那些狭窄街道上的路标几乎都是英文书写,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则是难懂的英文,即便偶尔遇上几个广东人,说起话来也都掺杂着难懂的英语”。而且,李嘉诚十分清醒,由于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人统治多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在香港生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的语言工具,尤其是在上流社会。
于是,没有选择逃避的李嘉诚为了能让自己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他抓紧时间适应环境。李嘉诚不怕被人笑话“水皮”,敢于大胆与人交流,从中学习。因为学英语困难,李嘉诚找了表妹做辅导,日夜刻苦训练。终于,李嘉诚克服了这一难关,就此在香港扎下根来。
上海人姚贵20世纪90代移民到香港,以外来人的身份对记者解释:“在这个地方,如果你勤奋、努力,上天会很公平地让你一定能赚到钱,过上好的生活。”李嘉诚就是活脱脱的一个例子。而李嘉诚的志向并不仅仅在于过上好的生活,他的视野在全世界。当一个有志者奋起时,即使经历再多的波折、承受再多的痛苦,他也不会觉得苦,不会觉得累,因为他是为了梦想而努力。这样的经历不由得让我们想起那些过往的成功者,李小龙就是一典范。
由于父亲是演员,李小龙从小就有了跑龙套的机会,他渐渐产生了当一名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父亲让他拜师习武以强身。但在心底,他从未放弃过当一名演员的梦想。一天,他与朋友谈到梦想时,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时,他穷困潦倒。可以预料,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来什么样的白眼和嘲笑。但他牢记着便笺上的每一个字,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成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很高的华人明星。
安德鲁卡内基说:“我是不会帮助那些缺乏成为企业领袖的雄心壮志的年轻人的。”人生志向提升人生的价值。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就像一艘没有目的的航船,永远漂移不定,甘于顺流而下。
曾国藩说,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圣人同住,亦无所成矣!可见,志向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李嘉诚就是一个少时代即有凌云之志的人,他不拘泥于眼前,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摒弃生命中很多的诱惑,不畏惧挫折,在遭受磨难时从不妄图依赖他人。因为在李嘉诚的眼中,只有一条路要走,那就是成功之路。
乐观者胜于悲观者: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李嘉诚常说:“永不知足。”他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不断进取,始终激励自己向前发展,并且给自己自信,而不是悲观停滞,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达到了他所向往的目标。而很多人常常容易满足,或是因为惧怕下一次失败会让自己一无所有而选择停滞,而成为沧海一粟。这就是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区别。
有个小故事《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可以很确切地说明这个问题。
乐观者与悲观者在争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
突然,天上传来一个声音,也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一直向前走,会怎样?悲观者说:会碰到坑坑洼洼。乐观者说:会看到柳暗花明。
第二个:春雨好不好?悲观者说:不好!野草会因此长得更疯!乐观者说:好!百花会因此开得更艳!
第三个:如果给你一片荒山,你会怎样?悲观者说:修一座坟墓。乐观者说:不!种满绿树。
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只不过他俩都不知道,在空中提问的是上帝。
他们更不知道,就因为这场争论,上帝给了他们两样不同的礼物。
给了乐观者勇气,给了悲观者眼泪。
那么,何以最终前者会失败而后者会成功呢?因为,乐观的人心里始终是向阳的,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做就可以做好的信念;而悲观的人心里始终是向阴的,所以总是踟蹰不前,终被时间抛弃。一切伟大的领导者,不论他们是在人生的哪个领域中有杰出成就,都知道全心追求理想所能发出的力量是无比的。而李嘉诚所选择的,正是这种积蓄实力,在坚信“我能做到”的信念中勇敢踏出去,努力闯天下的。结果也十分公平,李嘉诚成为了全世界华人首富。
回顾李嘉诚及其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李嘉诚的乐观是自己储备的。在长江集团57年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几个历程,分别是:第一,击败英商置地,夺得地铁中环站与金钟站上盖的物业发展权,成为香港地产的新霸主;第二,购并和记黄埔,取得香港四大英资公司之一的控制权,亦创下华商购并外资最大交易案;第三,购并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拥有全球可发展油砂储存量最高的能源公司之一。这三个历程,分别代表李嘉诚从“塑料花大王”变成香港“地产大王”,再跨行成为全球货港与零售商霸主,及未来可能的能源巨擘。
每一次都是在与强大阻碍力对决中赢的。第一次,在别人都笃定是置地赢的时候,他并没有悲观放弃,而是相信自己能够打败置地;第二次,在别人都觉得和黄是一头大象根本吃不下的时候,李嘉诚以蛇吞象的方式缔造了一个奇迹,原因依然在于他足够乐观,相信自己能吃得下,并且能消化得下;第三次,当别人都如躲瘟疫般躲着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李嘉诚客观估计形势,乐观认为前景很好,于是果断购买,从而为22年后的崛起创造了又一项奇迹……
孔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大凡那些成功的政治家、著名的企业家、优秀的艺术家、杰出的科学家、创纪录的运动员都有一种一般人所没有的成就动机,都有乐观的精神。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学,那就是怎样去面对失败。李嘉诚说,“若一夜之间所有财富都没了,我不担心,因为相信我可以再赚一笔钱,足够生活”。既然可以把失败当成一件无足轻重的事,那么为何不前进呢?
一直把目标定在前方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你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你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目标是构成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地向高峰挺进。一直把目标定在最前方,是对自己的一种推动力,它能长时间调动创造的激情,让你不懈追求。
李嘉诚如果当年没有胸怀大志,也许他只是一个熟练推销工;如果没有不懈的追求,那么他也许只是一个小长江厂的老板;如果没有持续的进取,那么他也许走进和黄就永远退休了;如果没有走向世界的目标,也许,世界华人首富将就此易主。然而,李嘉诚一步步走过来了,他的目标随着他的进步而增大,而他的进步则随着目标的增大而愈加进步。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罗马纳巴纽埃洛斯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在两年当中她生了两个儿子,丈夫不久后离家出走,罗马纳只好独自支撑家庭。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
她带着用一块普通披巾包起的全部财产,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并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仅赚1美元。她想,要在贫困的阴影中创建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于是,口袋里只有7美元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了洛杉矶。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
她想:我要为自己而工作。于是,她拼命攒钱,终于与姨母一起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烙小玉米饼机的店。她们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不久,她经营的小玉米饼店铺成为全美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商,拥有员工300多人。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享受。她又有了一个新目标,那就是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我们需要自己的银行”,她想。后来她便和许多朋友在东洛杉矶创建了“泛美国民银行”。后来她的签名出现在无数的美国货币上,她由此成为美国第34任财政部长。
有了明确高远的目标,还要有火热的、坚不可摧的向上的、奋进的力量,才会产生坚决有力的行动。一个人只有不畏困难,不轻言失败,信心百倍,朝着既定的目标永不回头、奋斗不止,才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除了要成就一番大业,使企业成为行业领袖外,李嘉诚的大志还包括做到最好。如果一个企业规模是最大的,但所生产的产品在品质上有问题,这个大企业迟早会出现问题。但李嘉诚没有只是追求最大,而是追求最好。做到最好、做到最优质是李嘉诚一贯的生意手法,也是李嘉诚的处世哲学。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这是李嘉诚一生的信条。因为他知道,目标之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标是信念、志向的具体化,奋斗者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正是步入成功殿堂的源泉。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他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看准目标,绝不半途而废
《劝学》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伏尔泰曾说:“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
任何人成功之前,必然会遇到很多挫折。碰到不如意的事,选择放弃也许是最简便的做法,却再难有所成就。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的话,就必须有恒心,持之以恒,绝不能半途而废。李嘉诚便是这样一个能闯之人,于绝境中不放弃、于困境中不半途而废的人。
被同乡李嘉茂挖过来,李嘉诚是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然而很快他便发现,李嘉茂是个急性子,喜欢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对手下7个工人每天制铁桶要有定额。如若完不成定额,轻则扣发薪水,重则当场解雇。李嘉诚明白,这是采取强制措施以便完成每天定额。由于如此精明实用的奖罚方法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所以第一次试水的他不禁铆足了劲。
做推销员自然是十分辛苦的,除了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奔波之外,还要看各色人的脸色。因为这种小铁桶的购买者多为香港的下层贫民。而小铁桶的使用者们大多都有旧桶可使就不再购新桶了,有些居民即便是买,一般也会采取能省则省、能压价就压价的做法。有时李嘉诚费了许多唇舌讲好了一桩生意,屈指一算,利润几乎刚好与成本持平。这种沮丧感是难以形容的。而随时都有可能被“炒鱿鱼”更是让李嘉诚坐如针毡。想起钟表店的那段时光,不能不让人感叹。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退却,他那绝不半途而废的性格给了他坚强的支撑。于是,他拼命开动脑筋,而不再一味蛮干。他想:“如果我想在五金厂立稳脚跟,就必须做几单大生意,否则我在五金厂迟早会栽跟斗的。”
一开始,李嘉诚把目光盯在香港几家大酒店。譬如君悦、半岛、文华、西港城、聚星楼酒店等。为了能不盲目,他多次前往各大酒楼调查了解,发现这些酒店的客房中均需要这类小铁桶。但是,这类用量较多的酒楼饭店不会轻易购买像李嘉茂这样没有影响的五金小厂的产品。李嘉诚自己有把握吗?
答案是没有。但是没有也不能让这个目标就此流产。于是,他偷偷进了君悦大酒店,并且说服了老板的女秘书,让他见到了老板。
但这仍然不等于成功,因为老板还没有点头。当老板发现李嘉诚时,李嘉诚已经足足等了几个小时。他见了老板,刚提到五金厂的小铁桶,不料老板竟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说:“年轻人,你就不必费口舌了,我们君悦大酒店是绝对不会进你们五金厂任何产品的。即便你们的产品确如你所说的那样质高价廉,我也不会同意进货的。”计划终于还是夭折了。李嘉诚知道即便继续纠缠下去,也不会再有转机。于是他礼貌地向老板致意,然后告辞出门。
但是,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走到楼下的李嘉诚忽然又转身上了楼梯谦逊地对老板说道:“是这样,我刚才就这样匆忙下楼其实是不礼貌的,因为我还没有征求先生对我推销方式的意见呢。因为我很年轻,也是刚做这种生意,所以难免有些不谙此道。我对先生并无其他所求了,只求先生能以长辈的角度,给我的推销方式提一点宝贵的意见!”
老板不仅对他刮目相看,还很坦诚地说:“年轻人,并不是你在推销过程中有什么不礼貌,应该说你是个很会做事的人,你当推销员也很称职。只是你们五金厂太小,产品也不可能登大雅之堂,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大酒店,一般都从有名气的厂家进货,所以我只能拒绝你了,请你原谅。”
这是一个契机,李嘉诚意识到。他果断地判断出了他们这个大酒店是从香港名气很大的凯腾五金店厂进小铁桶的。而凯腾五金店厂有一个极大的漏洞:他们的产品质量不够硬,因为他们用的并不是进口镀锌板材,虽然他们在出售产品时是打着日本材料的招牌,其实他们只是使用五金厂不用的边角余料进行再加工,然后再以进口镀锌板的名义上市罢了。
李嘉诚的陈词令这位老板不禁吃了一惊,后来他果然查出了真相,正如李嘉诚所言。而且李嘉诚推销的小铁桶非但都用上好镀锌板制成,价格也更低廉。于是,这位老板马上派人照李嘉诚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新界郊外的工厂,一下子就订下了500只小铁桶的订单。
李嘉诚正是因为没有半途而废,这才从中绝境中发现了成功的制胜之机,从而一举成名。
有人曾统计过,全美国的富豪中,有500人以上亲口说过,他们最轰轰烈烈的成功和打击他们的挫折之间相距仅有一步。要想成功,就不能被放弃的心情左右,要知道黄金只在三尺之下。世人往往惊羡于李嘉诚现时的地位与金钱,而没有看到其所付出的这一切。如果当时资历最浅、情况最不利的李嘉诚中途放弃了,那么等待他的,说不定就是一文不名的市井小民,抑或一辈子的穷光蛋了。
只有锲而不舍,才可达成目标。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经商者便如同一双翅膀,带他们飞越他人,走向成功。
自己做老板最潇洒
世界上,敢跳槽者很多,能跳出大名堂的却很少;世界上,打工挣钱者很多,能成大富者却很少;世界上,欲成大事者很多,能成大事者却很少。这就是症结所在。要想成就大事,便要敢闯,敢于跳槽,敢于自己做老板。
在潮汕,有着中国最富的一批人,也有着世界级的富人。亚洲首富李嘉诚,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的华人首富,几乎都出自这个地方。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也许,但不仅仅是,很多人都是这样,犹太人、温州人……
扎根香港的李嘉诚曾对儿子说,自己做老板,如果不能抛开身边“拐杖”独立自主,又怎么成就你的雄心壮志,出人头地呢?回首李嘉诚几十年的人生,无不印证着这一句话。
做堂仔,他注重观察,揣摩人的心思,练就了扎实的经商基本功;做学徒,他暗自下苦功旁观学习,掌握了钟表技术,发现了自己的目标;做销售员,他磨炼了自己的耐性和思考力……无论走到哪一步,李嘉诚都在完成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一次次挑战,在每次完成中都积累雄厚的人生与商业经验,无数次成为同事中的佼佼者。
这些都是为什么?答案很清晰,因为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可以熟络全部过程,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全局控制者,自己做老板,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李嘉诚说:“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因此他可以忍受每一步的艰辛,依然在荆棘路上奋勇前进。
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愿享受一劳永逸的生活,于是,他辞去总经理的职位,以个人资金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长江。这时他的目标开始清晰了,就是首先要开办一个塑料花厂,作为事业展开的第一步。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在他心中,塑料花厂的建立和运作成功只是他的众多目标之一,李嘉诚还有很多更远大的目标。
李嘉诚的塑料花厂办得非常成功,他因此赢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称号。但对李嘉诚来说,塑料花厂只不过是起步而已,他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当时的地产界。后来,他终于成功地在地产行业中拼出名堂,而且创建了香港最有实力的地产发展公司。
李嘉诚通过一连串的收购活动,不断将自己的企业壮大。这仍然是他逐步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每一个目标完成之后,他都会有另外更多的目标,而且通常都是更高的目标。他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不断订立不同的、较为具体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向这些具体目标进发。
有了自己的和黄,可以自主决策,可以育人,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为公益事业而不懈坚持。
在李嘉诚麾下,曾出了数名“打工皇帝”,其中霍建宁的年收入达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1.7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为“皇帝”前面加了两个字“打工”。可见人们对“老板”二字的重视。事实也正是如此,只有自己做老板,才能真正做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才能不在大决策上受人制衡。
几乎所有立志于有所成就的人似乎都有着相同的目标——自己做老板。
1986年,退役的林戈到深圳找朋友玩,红红火火的装饰业让他留在了这座城市。“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会是我后来的主业。”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林戈在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外,还去大学听一些设计方面的培训。林戈与众不同的举动被公司老板看在眼里,两年时间过去,他找到林戈,要提拔他为公司装饰部经理,并承诺当时看来是“天价”的薪酬:月薪8000元。他以为这个年轻的潮汕人会感激涕零地接受,令他大感意外的是,林戈婉言谢绝了。因为他要自己做老板,自己开公司。
“两年的时间,我已经摸清了装饰行业的每一道脉络,就拉了一帮兄弟出来单干了。”林戈就从这里开始起步、壮大。1992年,英协地产进军郑州,在郑州接的第一个工程是丰产路的一家酒店。他带着空压机、射钉枪这些当时在内地还很稀罕的工具进驻工地,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几百平方米的吊顶。
“当时流行全国装修看深圳,林戈从深圳带回的不光是这些新奇的玩意儿,还有南方装饰业独特的超前理念,这些把业主震得目瞪口呆,他的装饰公司在河南就这样一炮打响。”潮汕商会秘书长如是说。
正是志在闯荡一番、建功立业的心态让李嘉诚褪去平凡,走向卓越。这一心态也的的确确影响到他后来的事业。无论是在经营地产的狂潮中,还是在向世界扩张中,李嘉诚都表现出了一种高瞻远瞩的魄力,而这种魄力,正是源自一种老板角度的考虑,而不是甘于被人领导。
事业的成功,是先要有理想,然后再有具体的目标。跨过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理想就可以慢慢实现。这一点我们从李嘉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
立定志向是不难的,难的是持之以恒地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计划不断地奋发,不断地进取。有道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才能做好的。
确立人生目标,不断地鞭策自己,持之以恒地做,必会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拥有成功人生。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点在李嘉诚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李嘉诚出身于社会基层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云经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因此李嘉诚在童年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这一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岁月很快就被时代的车轮所碾碎,由于日本入侵,父亲不得不带着一家人从潮州逃难到香港。
到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
人与人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州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
英语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
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根于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成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基本上都是英文中学,即便是中文中学,教材也是英文教材占了半数以上。
这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从客观上讲,这也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分不开。懂得英语,就能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自小备受娇宠的李嘉诚到了香港,不再是昔日学校的骄子,他坐在课堂听课时,如同听天书一般,完全不知所云。看看其他同学,都是从小便开始学习英语。李嘉诚深深知道自己身上的不足,心底不由升起一股自卑感。
李云经经常询问儿子在学校的情况,说道:“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
李嘉诚点头,他明白父亲的苦心。且不说为了前途,单是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学费,他也会刻苦勤学以求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多少年以后,每当李嘉诚回忆起当年父亲生病而不求医,却省下药钱来供他读书,母亲则是缝补浆洗,含辛茹苦地维持一家生计时,每每都是禁不住神色愀然。
李嘉诚学英语的刻苦,几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上学、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为不影响家人休息,常常一人独自跑到外面路灯下读英语。天蒙蒙亮时,他便起身,什么也不顾,就念起英语来。
即使后来父亲早故,李嘉诚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在一天的多少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他也从不间断地坚持业余时间来补习英语。
有时实在是太累了,筋疲力尽,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李嘉诚也依然坚持每天自学到深夜才睡,从不懈怠。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李嘉诚便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了,同时还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李嘉诚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
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
要成功,最忌“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遇事浅尝辄止,必然碌碌终生而一事无成。世上愈是珍贵之物,则费时愈长,费力愈大,得之愈难。即便是燕子垒巢、工蜂筑窝也都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人们又怎能企望轻而易举便获得成功呢?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他用过的稿纸几乎可以装满一个小房间;作家姚雪垠为了写成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竟耗费了40年的心血……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点石成金须恒心。
俗话说得好:滚石不生苔,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学习1小时,并坚持12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比坐在学校里接受4年高等教育所学到的多。正如布尔沃所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从社会的角度看,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人类迄今为止,还不曾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实现的。
因为有了恒心,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因为有了恒心,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
滴水可以穿石。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也势必一事无成;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凡是用恒心当作资本从事事业者,他成功的可能比那些以金钱为从事事业资本者要大得多。人类的成功史,每时每刻都在证明拥有恒心可以使人脱离贫穷,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变无用为有用。
切莫安于现状
成功者往往有颗不安分的心,想赚大钱的人也往往是不安定分子。他们很多都在心中“养”了只兔子,活蹦乱跳,永不原地踏步。所以,也在心中养只兔子吧,让它的不安分引领你向更多的财富奔去。
失败的原因很多:缺乏个人能力、遭遇困境无法逾越、单打独斗无人帮助、失去梦想……追寻财富的过程总是困难重重,失败在所难免,也在意料之中。当功成名就或者已经拥有一定钱财和地位时,失败是否就会远离自己?当然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仍会将财富葬送,只有怀有远大梦想,将既得财富视为新的台阶,人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李想,北京泡泡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身价过亿,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他的泡泡网在2005年的纯利润达1000万,市场价值达2亿元。
李想2000年创建泡泡网,2001年下半年将公司从石家庄转移到北京,2005年向汽车行业扩张。一系列的动作显得迅速而具有野心。李想从不否认自己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在将事业重心转移到北京的过程中,他遇到了点麻烦:一是之前的个人网站让他赚了点钱,第二便是最初和自己创业的朋友中途退出。前者是利益相诱,短时间内吃穿不愁,继续前行还是安于现状?后者是遭受伙伴打击,失去左膀右臂,前进还有动力吗?思索再三,李想毅然选择继续为事业奋斗。他不相信自己仅仅能赚几万块钱,也不相信自己的事业就此完结。
来到北京,李想重整旗鼓,扛过短暂的危机,使泡泡网取得了巨大发展。
试想如果当初李想安于享受几万块钱的财富,将继续奋斗的念头抛到脑后,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才有争取更大财富和成功的野心。相反,人如果被一时的利益迷住了双眼,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只会让自己慢慢“堕落”,直至失去已有的一切。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有一个叫李刚的人,他曾经在一家合资企业任首席财务官。在成为首席财务官之前,工作非常卖命,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第一年就把他提拔为财务部经理,第二年提拔为首席财务官。
当上首席财务官后,拿着丰厚的薪水,驾着公司配备的专车,住着公司购买的豪宅,他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他的工作热情却一落千丈,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乐上。
当朋友问他还有什么追求时,他说:“我应该满足了,在这家公司里,我已经到达自己能够到达的顶点了。”李刚认为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是董事长的侄子,自己做CEO是不可能的,能够做到首席财务官就到达顶点了。
他做首席财务官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却没有干出值得一提的业绩。朋友善意地提醒他:“应该上进一点了,没有业绩是危险的。”
果不其然,几天之后,他被辞退了,丰厚的薪水没了,车子也归还给了公司。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懒惰和缺乏进取心。
永不满足是促使事业成功的动力。青年时期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如果就此心满意足,不思进取,最初的成功就会成为失败的源头。“10岁是神童,15岁是才子,但是20年之后,可能又成为平凡之人。”这句俗语,说透了其中的含义。
少年贫困的李嘉诚能白手成家;反之,继承父母财产的人,却往往家道中落。如此看来,没有欲望的人,就好比没有上发条的钟表一样,要钟表走动,必须费些力气,亲自上紧发条。卡莱尔说:“没有追求的人很快就会消沉。哪怕只有不足挂齿的追求也总比没有要好。”所以我们不妨像李嘉诚一样,做一个事业上永不知足的“野心家”,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心中总想着下一个,不安于现状,成功之路便会走得更远更高。
李嘉诚启示录
李嘉诚如是说
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你要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服的努力。
从历史的事实看,积极进取的精神,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多付出一点,便可多赢一点。就像参加奥运会一样,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往往只是快了那么一点点。
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