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模式口的由来

在北京的石景山区,有一个叫“模式口”的村子。它位于石景山的北面、法海寺的南面,交通发达,历史悠久。在古时候,模式口曾是从塞上进入京城的门户,是商贾们进出京城的必经之地,在当时十分地热闹和繁华。“现在打城里来模式口,是得费点事。不过想当初这里可辉煌着呢,知道驼铃古道吗?就是打我们门口过的。”如今谈起模式口,这里的老住户还十分骄傲和自豪。

如今的模式口虽然不复往日的繁华,但依然有很多的游人专门来这里游玩,感受一下驼铃古道厚重的历史痕迹。

说起模式口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叫这个名呢?其实,它以前并不叫模式口,而叫作磨石口。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呢!

在早先的时候,模式口村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经常缺衣少食。可是大家的日子虽然苦,但对这里的感情很深,都不愿搬迁到别的地方去。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身着五六十岁的老头儿,一进村就大声吆喝:“墨墨好使,墨墨好使。”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听清楚老头儿嘴里吆喝的是什么,都好奇地围了过去,问他是干什么的。只见那老头儿从身上取下一个包袱,然后将它打开,只见包袱里露出一块专门用来写字的墨石。大家这才明白,老头儿刚才吆喝的原来是:“墨,墨好使。”这几个字。

可是村子里的人都太穷了,有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哪还有那个能力供孩子读书识字呢!所以,老头儿的墨石一块也没有卖出去。

然而第二天老头儿又来村里推销他的墨石,也是一块都没有卖出去。接连一段时间都是如此。最后搞得只要看见老头儿进村,村里的小孩儿还没等老头儿张口,就自己先学着老头儿的样子吆喝上了。

就在大家伙都感到诧异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那老头儿突然不来了。可是村里的小孩子们虽然见不到卖墨的人,但那“墨墨好使!墨墨好使!”的话却没有忘记,每天都还在吆喝着。

figure_0057_0022
模式口的土路

麦收的时间到了。一天,村里的一位姓刘的大嫂准备去自家地里割麦子,可是她发现家里的镰刀都太钝了,根本没法割麦子。这可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镰刀又光又快又锋利呢?刘大嫂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办法来。就在她着急的时候,突然听到家门外有一群孩子在那吆喝:“墨(磨)墨(磨)好使!墨(磨)墨(磨)好使!……”刘大嫂一听,可不是嘛!镰刀钝了,找什么东西磨磨兴许会锋利很多。

于是,刘大嫂赶紧出去找了一块石头,把镰刀磨了磨。果不其然,镰刀比以前锋利多了。村里的人听到刘大嫂的这个事儿,都仿照她的法子,去山上找来石头,用来磨镰刀、斧子、菜刀等。都无不称赞这法子好!

刘大嫂用石头磨东西的法子很快便在整个石景山传来了,大家都去山上找那种能磨刀用的石头。后来,村里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心想:“如今大家都去找石头来磨东西,我何不采集一些石头,把它们弄漂亮点来卖呢!这样不仅不用大家都去山上找石头,我还可以从中赚一些钱。”

说做就做,年轻人开始实施了这一行动,他一连几天上山,采集了很多可用来磨东西的石头,然后把它们稍加装饰,并根据样式和功能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售卖,天长日久,竟从中赚取了很多钱。村里人见这位年轻人的法子很管用,便纷纷效仿起来。不久后,这个村便由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村。

后来,为了推销村里的磨石生意,村里人开始叫这个村子为“磨石口”。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磨石口”被写成了“模式口”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