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北京的中轴线为何是偏的呢

打开北京地图,我们会从中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实际长度长达7.8公里。这条线,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它是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对这条中轴线,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这样赞美道:“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足见北京中轴线的宏伟与壮美。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宏伟、壮美的中轴线竟和后世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发现这个玩笑的人是一位叫夔中羽的人。

夔中羽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两弹一星”工程中都作出过贡献。2004年,夔中羽为了设计航空拍摄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准确飞行路线,拿了巨幅的《北京卫星影像图》和《北京航空影像图》仔细观察。当他的视线沿着影像图上的北京中轴线一路“北上”,脑袋竟不知不觉偏向了左侧,这使他感到吃惊——中轴线应是“正南正北”的朝向呀,“难道是空拍出了问题”?

“拿地理坐标一印,它(中轴线)偏离子午线两度十几分,但不到两度半。”夔中羽后来回忆说——在对全景图做出测量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两度多的偏离”曾令夔中羽对影像图的精确性产生质疑。

地图是按照地理坐标严格控制制作的,应该不会有问题。想到这里,夔中羽马上又找来了北京的卫星影像图。在卫星影像图上,他发现中轴线也是偏离子午线的,他又买了多个版本的北京市地图,当中还包括北京交通游览图,发现中轴线都偏了一点儿,并且是向逆时针方向偏了一点点。

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33位皇帝的宝座不是都歪了吗?为什么中轴线会偏离子午线?是古人有意为之?

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中轴线,而且往往是和子午线相一致的。子午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在多数人的常识中,兴建于封建时代的北京城,其中轴线应该和子午线是重合,呈“正南正北”方向。为何到今天却歪了呢?难道是测绘专家、地图制作者犯下了群体性错误?

为了解决这一谜团,夔中羽赶紧寻找那些地图制作者。待好不容易找到地图制作者后,没想到的是,那些地图制作者对他说,当初他们严格根据实地测量绘制地图,绘制出来后,也发现中轴线是歪的。他们也很困惑,其间甚至有人曾提议把地图上的中轴线“正”过来。后来,他们曾将此问题汇报给相关部门,但历史事实无法改动,由于偏差比较小,市民根本感觉不到,所以就尊重了事实,把中轴线画成了歪的。

夔中羽听了地图制作者的话,还是没有放弃对这一问题的求证。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名曰“立竿见影”。在新建的永定门下,夔中羽做了一个日晷,立了根2米高的竿子,在永定门朝北的甬路上,贴了条6米长的黑色胶带。“胶带的方向就是中轴线的方向,竿子的影子则代表了子午线”。在查阅了2004年的天文日历,并将视差改正值、经度改正值计算入内后,实验报告出炉了:黑色胶带与影子赫然呈现一个夹角,测量后的角度大致是——两度十几分!

这个实验结果到底正确不正确呢?夔中羽还是不死心,于是他又在地形图上选择了永定门、钟楼和地安门三个点进行实验,最后算出偏角依然是两度十几分,证明永定门立竿见影粗略测量的结果是正确的。而且,根据这一计算,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了钟楼,就已经偏离子午线达300米了!

“中轴线的确是偏离的。”夔中羽说,“北京的中轴线并不是正南正北的走向。”

为什么中轴线是偏的呢?是当初建立的时候故意设计成偏的,还是因测量错误造成的呢?这其中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夔中羽心中充满了无数的疑问。

针对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出,北京中轴线由建成至今已经700多年,是否在这700多年中,地球自然状态变化,比如岁差、级移、磁偏等等,引起了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

在天文学上,有一个现象叫作极移、章动和岁差。因为地球上各处的经、纬度与方位角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某些变化,例如,地球在运转中会出现很小的周期性摆动、移动、偏转等现象,这种现象就叫作极移和岁差。中轴线的偏离是不是因受这些天文现象的影响呢?夔中羽为此专门拜访了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史学家席泽宗。席泽宗解释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极移只是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在地球内部的一点点挪动,面积非常小。而岁差和章动虽然会影响到恒星位置经纬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地面经纬度的变化,所以中轴线的偏离和极移、章动、岁差这些天文现象关系不大。

不是这些天文现象引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轴线的偏斜呢?

1.有人说700多年前测量技术不高,有误差

对此,夔中羽断然说不可能。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精确的测量,早在中国唐代,就有著名学者一行大师,为测量纬线长度而在河南很准确地测量了四个点的子午线,从河南考古复元的宋代皇城模型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城中那条笔直的中轴线。而由刘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上都建成后,大都晚了好几年才开始修建,还是由那个刘秉忠监筑,却将大都的中轴线测算偏离了子午线两度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中轴线偏离不应是测量上的错误。

2.有人说是建造者有意为之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揭开这个中轴线之谜,夔中羽把目光投向了人文因素。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其方向大都会和远方的一些地物有关系,那么北京的中轴线是不是也会这样呢?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建立的,而元大都又是元朝忽必烈建立的,那忽必烈在建立北京城的时候,会不会也会设置一些与北京城有特殊关系的地物呢?夔中羽赶紧搜集一些北京至内蒙古的地形来看,他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那古开平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元上都的所在地!

循着这条线索,夔中羽和其他相关学者开始了元上都遗址探索之旅。元上都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面。从北京到元上都遗址的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当时负责设计的人会不会是按照当时统治者的意愿,为体现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大都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呢?

夔中羽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求证,他开始了两地之间的测量。最终的结果是:北京永定门纬度线至古开平中心纬度线距离约270多公里。古开平往西偏离北京子午线约17公里。北京至古开平连线与北京子午线的夹角为2至3度。这与北京中轴线偏离北京子午线的方向一致,偏离角度几乎吻合!当然,如果完全重合就更好了。但现在看来还是有几公里的误差。但元代的测量技术不可能有现在这么精确,在这么远的距离内,这点误差大约完全可以由当时的技术局限来解释了。

“发现这一点时,我甭提多高兴了!”夔中羽如今回忆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他认为,他终于揭开了北京中轴线偏离之谜。

北京中轴线偏离的原因是不是真的是夔中羽所寻得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不管最终的谜底是什么,中轴线上那些经历了几百年风霜雨雪的诸多文化历史遗迹,将注定帮助人们揭开这一极富传奇色彩的谜团,告诉人们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