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北京王府的前世今生

清朝的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是介于四合院与皇宫之间的一种古代建筑形式,分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共4个等级。北京作为驰名中外的古老都城,王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古代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建筑规制的见证,其建筑及其园林特色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就曾经记载:“京师园林,以各府为胜,如太平湖之旧醇亲王府、三转桥之恭王府、甘水桥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龙坑之郑王府为最有名。”拥有一两百年历史的众王府,是北京城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令人可惜的是,自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后,王的封号没有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王府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败落,被毁坏严重。有的被拆除,有的被分割,有的被改建,其用途也随之转变,众多府邸或被机关占用,或沦为大杂院,或改作寺院,或变作了私人宅院,有的仅剩几块老砖,有的残留几个石墩,有的被众楼包围,有的被改建得面目皆非……保存较好的已经寥寥无几,且这仅有的幸存下来的,有些也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这一现状真令人扼腕叹息!

要探寻王府的历史,还要回溯到明朝时期。

在明朝时期,皇帝的儿子一般都要被封为王,例如当年明成祖朱棣就被朱元璋封为燕王,这些王遍及全国各地,但采取的是“分而不建”的制度,即“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朝的王并不掌握当地的军政权力,在北京城内也没有多少王府,倒是有一些公、侯、伯府,如今的定阜大街就是当年定国公府的所在地,东直门内北小街的永康胡同就是永康侯府的所在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明朝时期的王府已经全部消失,所能找到的都是清朝时期的。那么,北京明朝时期的王府都在哪里呢?据相关专家介绍,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号称“中华第一街”,这条街之所以名气如此大,就是因为它沾了王府的光。远在元大都时,王府井大街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作丁字街。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在此地修建了10座王府,才有了王府井大街的名字。这也是北京修建王府之始。而后来这10座王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消失了,及至清朝时期,只是留下了王府井这个街名。

figure_0139_0080
敬谨亲王府原址

清朝时期,分王的制度依然存在,但取消了将王分封到各地的制度,各位亲王、郡王接受爵位而无“国”可就。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子在15岁的时候,就要由皇帝钦定爵位,分旗赐第,离开皇宫去独立生活,这就是史书里常说的“分府”。但在众多皇子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分得王府的。他们中有的被封为亲王,有的被封为郡王,也有的被封为贝勒、贝子等。只有亲王、郡王的住宅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辅国公的住所称为“府”,高级官员的住所只能称“宅”称“第”。尊卑有序,不可逾越。

除此之外,王府的建造形制也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在王府的建造形制上,东、西路可以自由配置,一般每路各有五至七进院落,在住宅后面或侧面附有花园,有的还有马号和家庙。中路的规制则必须相同,《大清会典》明确规定: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秦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郡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正殿内不设平座,门钉45枚,压脊5种。

与王府相比,贝勒府和贝子府的定制略低。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内,其产权属于朝廷,各位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和继承权。如果王的某个儿子承袭了封位,自然可以在王府里继续住下去,若王没有子嗣或是被废黜王爵,王府就要被收回,再由皇帝分给其他王居住。王府存在一府多主的变化。

另外,某王府中一旦出了皇帝,该王府就成为潜龙邸,需改建成宫殿,不能再居住,原王府的主人由内务府另赐新府。在西城区的众多王府中就有2座潜龙邸,即光绪帝的出生地醇亲王府和宣统帝的出生地摄政王府。除这2座潜龙邸之外,北京还有一座潜龙邸,那就是位于东城区的雍和宫。

北京王府承载了许多光辉、亮丽的记忆,记载了明清两朝的历史痕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更迭,自清王朝灭亡后,各个王府也逐渐走向了衰落,全然不复当年的繁花似锦。

21世纪的今天,走过了近两百年历史岁月的北京王府们,都怎么样了呢?

恭亲王府。恭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处位于铁狮子胡同,另一处在前海西街17号,后者是目前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王府。我们目前经常提及的是第二处,即位于前海西街的那处,是清道光皇帝第六个儿子奕的府邸。1982年由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王府花园已经对游人开放,成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北京王府。

雍亲王府。雍亲王府也就是现在的著名景点雍和宫,为清雍正皇帝登基前封王后的府邸,于雍正三年(1725年)被降旨改为行宫,于乾隆九年(1744年)改建为寺庙。如今的雍和宫基本上保留了雍亲王府的原貌,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膜拜景点。

礼王府。礼亲王府始王为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所在地在明朝是崇祯皇帝外戚周奎宅,后为代善所有。位于西城区西安门黄城根南街路西,南起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1927年,礼王的后人将王府前半部租给华北大学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如今其中路建筑大多被保存了下来,然而其余的建筑经历了几番改建,已经面目全非。但总体上说,它仍然属于保存较好的王府,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克勤郡王府。克勤郡王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的,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西口路北,建于顺治年间。民国后被卖给了一位叫熊希龄的人而成为私人住宅。如今的克勤郡王府在经过一番大修后,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汁原味。

肃亲王府。肃亲王为豪格,清太宗皇太极的的长子,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肃亲王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东侧,建于清顺治年间,历代袭王俱以此为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沦为日本使馆,当时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如今被改建为北京市政府。

回望北京王府复杂、多变的前世今生,我们从中读到的,既有历史的跌宕起伏,又有人生的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