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能堡战役
1914年8月下旬,德军在坦能堡取得的胜利可以用兵贵神速来解释:他们利用铁路迅速地穿过了东普鲁士。这样,看似强大却相互无法呼应的两支俄国部队才会被一一击破。
俄国于1914年8月开始入侵东普鲁士。但自从在20日经历了连涅卡姆普夫的第一集团军在贡比涅的小胜之后,他们的军事行动却渐渐误入歧途。连涅卡姆普夫本想继续威胁他前方的德国第八集团军,而萨桑诺夫的第二集团军此时却从东普鲁士东南开始进军。连涅卡姆普夫的迟疑引起了德国第八集团军行动指挥官马克思·霍夫曼的注意,于是霍夫曼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先破敌一,再破敌二。第八集团军行动总指挥冯·兴登堡及其副手鲁登道夫,在23日抵达前线时采纳了这个计划。
事件重点
时间:1914年8月26~30日
地点:东普鲁士东南
结果:德国军队在短短几天内就摧毁了俄国第二集团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德军挺进☆
既然连涅卡姆普夫根本不动弹,德国第八集团军干脆只留下一些骑兵打掩护,将1/4的部队用火车急速送往东南方向以突袭萨桑诺夫军团毫无防备的左翼,又派出两股各占集团军总数1/4的部队从贡比涅向南进发以控制该军团的右翼,剩下的兵力则留守坦能堡附近的一个小镇——这里是萨桑诺夫进军途中的必经之地。俄国第二集团军于22日越过了坦能堡地界,并在接下来的6天里继续挺进,但此时他们已经因为过于深入而给养不足了。
26~27日,德军开始进攻萨桑诺夫的两翼,不到三天就摧毁了这支孤军奋战的部队——萨桑诺夫麾下的23万名士兵中,有超过一半或死或伤或被俘,战败的萨桑诺夫则躲进了森林,并于当月的最后一天自尽。因兴登堡在坦能堡战役中只损失了不到两万名士兵,德国国内将这场胜利称为“坦能堡大捷”,“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两个名字一时间家喻户晓。对英法而言,这场战役无疑是一场灾难,但俄国却仍然拥有募集大批军队和粮草的实力。
☆新一轮进攻☆
如果说与萨桑诺夫的对阵还是处于自卫的话,那么德军接下来就要发动一场真正的进攻,来铲除连涅卡姆普夫的部队——这个东普鲁士的最后威胁。为此,9月初,大批德军士兵被及时地从西线战场拉了过来,也正是这次调兵最终毁了施里芬计划的一番努力。第一次马祖里湖会战于9月7日打响,后知后觉终于开始深入东普鲁士的连涅卡姆普夫遭遇了德国第八集团军。德军对其右翼猛烈攻击,并成功地在马祖里湖南部切开了俄军的防线。就在德军的包围圈就要合拢之际,连涅卡姆普夫却从缺口处率军撤退了。
这场战役只让兴登堡尝到了一点点甜头,离打垮俄军还差得很远。到13日时,德军不仅人困马乏,而且供给也已经严重不足。此时的连涅卡姆普夫却已经安全地退回到尼曼河彼岸,与俄国第十集团军会合,战斗力大大加强。9月25日,俄军主动出击,尼曼河战役打响。三天之后,兴登堡在激战之中决定放弃进军。此时,俄军伤亡12.5万余人,而德国也不相上下,自8月起在东普鲁士伤亡或失踪的人差不多达到了10万。但是,东线战场北部战区的基本情况却并没有因为血流成河而有什么大的改变。
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
兴登堡(1847~1934)曾是原普鲁士的高级官员,既是贵族又有军权。他曾于1911年退休,时隔三年之后又复出执政。他的态度总是很冷静,但也有人说他其实是虚张声势,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手段。他的政绩中有许多都应该归功于他人,其中包括那位从1916年8月下旬开始一直帮他指挥德军作战的艾力克·鲁登道夫将军。兴登堡于1919年6月第二次退休,但在1925~1934年期间又出任了德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