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一战二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重炮

大战之初,对任何地方而言大炮都是稀缺物资。但随着各国为了适应堑壕战而纷纷构建防御工事,大炮就成了各个兵工厂里制造的最主要的武器。

1914年,大炮的稀缺可以部分反映参战各国最近的作战经历。法国人还是热衷于19世纪初那种拿破仑式的快速机动作战;英国人在那段时间则较常采用1899~1902年第二次英布战争中使用过的那种隐蔽的骑兵突击战。鉴于这两种战术对速度的要求都是越快越好,所以这两个国家都不需要那种由马匹拖曳、与步兵及骑兵齐头并进的机动野战炮。

☆大炮与要塞☆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指挥官们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了解了日军所使用的重型榴弹炮。1914年,考虑到要对付敌军的要塞必须使用重炮,两国的军事高层都为自己的军队装备了野战炮,使得他们的军队开赴战场时在装备上就占据了优势。普鲁士的军队早在普法战争中被包围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缺乏充足的火力。法军应对德国施里芬计划的取胜手段是建造并改良一系列的要塞堡垒,以拖延德军的快速移动。而德军要穿过的比利时则跟着法国走。奥匈帝国有可能要面对两个敌人——俄国和意大利,无论和谁开战,战场都会有一部分在喀尔巴阡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之中,而要在山区内作战,就需要有高射程的炮弹。

60磅的大炮弹

这种武器于1905年被引入英国,炮弹重达60磅(27.2千克),在大战之初作为基本重炮配置给了英国所有的师级部队。其后虽然一直沿用到战争结束,但在后期被重新定义为重型炮,需以重炮作为补充。

figure_0030_0027

口径:127毫米

炮重:4.3吨

炮长:4.29米

弹重:27.2千克

初速:634米/秒

射程:11250米

figure_0030_0028
1917年,英国在西线战场设置的一门152毫米大炮。这个武器可以打出45千克的炮弹,射程达12500米。

奥匈帝国的军队率先使用了斯柯达制造的305毫米口径榴弹炮“苗条的艾玛”,德军的克虏伯则发展出一种420毫米口径的武器并亲昵地称之为“丰满的贝莎”。1914年8月12日,两者在号称拥有世界最坚固复合要塞的列日首次展开了角逐。让德军无比欣慰又让比利时军惊愕不已的是,12台“艾玛”和“贝莎”在短短4天时间里就把所谓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防线撕成了碎片。

figure_0031_0029
奥匈帝国一门使用中的斯柯达造305毫米榴弹炮“苗条的艾玛”。

1914年末,沿西部前线修筑的战壕,所有的战斗都是为了让重炮撕裂带刺的铁丝网,破坏并填平所有为了包围战而准备的战壕,更有大批的重炮被造出来对付余下的要塞。例如,1914年时,法军只有8%多一点的大炮属于重型炮,但4年后,这一比例就升至接近50%了。

☆火力加强☆

经由各种部件改良过的重炮,有的本身就有轮子,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在战斗中移动;也有的被分拆成各种零部件,运到战场之后再在加强过的底座上进行组装。像法军使用的220毫米口径的施奈特型那样的重炮可以把重达90.7千克的炮弹发射到22400米以外的地方,但大多数重型榴弹炮的射程都要比这个短。简单来说,就是射程和炮弹重量之间呈反比关系。为了提高杀伤力,当时各方势力都把炮弹越做越重。1914年时,德军野战炮的标准炮弹只有6.8千克重;而到了1916年时,口径210毫米的战壕臼炮使用的就是113千克的炮弹了。

克虏伯210毫米迫击炮/榴弹炮通常是指210毫米口

通常是指21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这种重型榴弹炮于1916年投入使用。最早一版的炮身外还覆盖了一层盾牌,但这种设计在后来的改良中没有被沿用。

figure_0031_0030

口径:210毫米

炮重:6.57吨

炮长:2.3米

弹重:113千克

初速:393米/秒

射程:11100米

克虏伯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这种炮于1913年首次登上战场,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虏伯还制作了该炮的升级版——FH17。除了由于缺乏某种原材料而造成的炮身较轻外,这种炮和之前的炮没什么区别。德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都还在使用这种炮。

figure_0031_0031

口径:150毫米

炮重:2.17吨

炮长:2.1米

弹重:42千克

初速:365米/秒

射程:8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