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简述

宇宙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宇宙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任何宇宙空间无一不是物质的或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气体、尘埃)等形式呈连续状态弥散在广漠的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式的实体,如地球、月球、其他行星、恒星和星云等。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当代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已可观测到200亿光年的遥远目标,这就是现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它只是无限宇宙的一个小小局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范围的认识将不断扩大。

太阳系

figure_0011_0002

太阳系是银河系一个极微小的部分,离银河系中心近3万光年。由太阳、8颗大行星、62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7%,大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较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圈,其表面特征很难了解。在火星与木星之间有10万个以上的小行星(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自中心向外的第三颗行星,已有46亿年的历史,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73000千米(日地平均距离被称作1个天文单位)。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平均为每天大约59分,线速度为每秒30千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6天。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也绕自己的轴旋转,每23小时56分4秒自转一周。地球为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赤道圆周长40076千米,表面积约50960万平方千米,其中约29%为陆地。地球的大气层由气体混合物组成,主要是氮和氧。地球只有一个自然卫星——月球,距地球约384400千米。

板块学说

figure_0012_0003
地球大陆和大洋分布图

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它们的漂浮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指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缩小则指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分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地幔中受热而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目前地球有八大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与澳洲板块、钠兹卡板块、太平洋板块。

陆地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米,大体分为大陆、岛屿和半岛。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有6个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总称为洲。全球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岛屿是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群岛屿称群岛。世界岛屿总面积为97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岛屿按成因可分为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

figure_0013_0004
海水盐度的形成

地球表面高低悬殊,形态多样。按照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可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形态,此外,还有由于受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平原是指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而边缘无崖壁的地区,海拔一般为200米以下。山地是由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1000米以上的中山和高峻山脉组成的。山地地面起伏大,山坡陡峻,相对高度大。线状延伸的山体叫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叫山系。目前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多是在地壳运动特别强烈的地带逐渐形成的。高原一般指高度较大、起伏较小、边缘通常以崖壁为界的地区。丘陵一般指地表起伏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丘陵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小于山地,丘顶呈浑圆状。盆地一般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地区。

海洋

海洋是指地球上广阔连续的水域,平均深度为3795米,包括洋、海和海峡。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具有幽深而浩瀚的水域,有比较稳定的盐度(36‰左右),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没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面积较小,深度较浅,温度和盐度受大陆影响较大。海又分边缘海、内海和陆间海3种。濒临大陆,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叫边缘海;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连的海叫内海;位于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叫陆间海。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深厚的海水掩盖了海底的面貌,实际上海底地势的起伏并不亚于陆地。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3种。大陆架是指大陆边缘在海面以下的延续部分。大陆架坡度平缓、海水很浅,一般深度为0~200米,个别外缘可达500~600米。大陆坡是指大陆架以外到深海盆地坡度陡急的过渡带,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由大陆架至深海大陆坡底部,深度在3000米左右。洋底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深度一般为3000~6000米,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海底地貌类型多样,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

气候

气候的各种形成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为了解各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在时间上可以划分气候季节,在地区上可划分气候带与气候类型。季节变化主要是因地球公转、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随时间而变化造成的,一般以平均气温低于10℃是冬季,高于22℃为夏季,在10℃~22℃之间为春季或秋季。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取决于地理纬度,因而气候也相应地有按纬度呈带状分布的规律性。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级划分的5带,实际上是天文气候带;以温度指标划分的5带,实际上是温度带。不同学科划分气候的标准也不相同,有的以气温和降水划分气候带,有的以植被类型划分气候带,有的以气团的地理类型及其活动范围划分气候带等等,并在气候带内又根据气候的差异划分出一些气候类型。

世界民族

当今世界约有2000个大小不同的民族,人口在1亿以上的有7个,他们是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俄罗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巴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2%以上。人口在1亿以下1000万以上的民族有65个,其中5000万~1亿的有德意志人、比哈尔人、意大利人、爪哇人、墨西哥人、泰卢固人、英吉利人、朝鲜人,约占全球人口的12.5%。1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有305个。全球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民族共约550余个,其人数合计占总人口的99%。人口较少的民族有的仅百人或几十人。人口最少的是菲律宾丛林中的原始民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人、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明科皮人和美洲火地岛上的雅马纳人,都只有几十人。

世界语言

到现在为止无人能确切地说出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语言学家大都同意至少有2500种,单是非洲就有1000种以上,但是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34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语言的使用者很少,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人,另外,还有大量的语言因为使用它们的人全部灭亡或者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语言而消失了。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发音特点、语法结构,可以把多种语言归并成类,称为语系。举例来说,“母亲”一词英语称为“mother”,希腊语称为“meter”,而西班牙语称为“madre”,伊朗语称为“matar”,新加坡语称为“maoa”,阿尔曼语称为“mair”,因此这几种语言都可归并为一类,属于印欧语系。用这种办法可以把全世界的语言分为20个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此外还有阿拉伯语系、阿尔泰语系等。

世界人种

世界居民以肤色分类主要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白色人种是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遍布全世界,欧洲和北美洲最集中,南美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以及中国西北部也有少量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有不少;棕色人种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种族是综合特征分类,凡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共同性和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共同性的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一般可以归为同一种族。全世界种族的划分,在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三大人种之内,既有不少的过渡类型,又有许多区域性的变异,情况错综复杂,目前流行的是地理分类方法,即按地理区域划分为亚洲人、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欧洲人、东印度人、澳大利亚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