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Chad
地理位置
乍得位于非洲中北部,撒哈拉沙漠南缘,为内陆国。东接苏丹,南与中非、喀麦隆交界,西与尼日尔、尼日利亚为邻,北连利比亚。
地形特征
西部是乍得湖盆地区,平均海拔300多米,博代尔盆地是全国最低的地方。北部地区属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全国面积的1/3多;东部是高原地区,平均海拔2000米,库西山海拔3415米,是全国最高峰。
气候
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除北部高原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7℃以上,北部可达29℃。南部地区每年5~10月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北部6~9月降雨量为300~800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大多尚未开采。主要矿产有天然碱、石灰石、白陶土和钨、锡、铜、镍、铬等。1970年以来,乍得湖东北部加涅姆省和南方洛贡省均发现石油。
经济
乍得为农牧业国家,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2%。2004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9%。农产品占出口总量的80%,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还有少量稻米和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全国约有1/4人口从事棉花种植。其他经济作物还有烟草、花生、芝麻、甘蔗和阿拉伯树胶等。工业主要为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以棉花加工为主。另有一些纺织、卷烟、面粉、饮料、制糖、农机制造等中小企业。此外,乍得年产天然碱约1万吨,部分供出口。由于经济落后,乍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代比执政后,继续执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宣布实行企业私有化和自由经济,并积极争取国际援助,1996年以来,乍得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并在2000年10月正式启动石油开发计划,每年可获得8000万美元的稳定收入。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3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2.4美元。
经济增长率:7.3%。
汇率:1美元=494非洲法郎。
习俗
乍得居民的房屋被称为“蛋形屋”,高5~7米,底部直径3~4米,泥墙最高处塑有一通气口。蛋形屋形状奇特,弧线幽雅,十分别致,设计又符合力学原理,非常坚固。
在乍得,人们爱穿长袍。长袍无领有袖,貌似“和尚服”。长袍多采用白色衣料做成,具有反光纳凉的特点。妇女们的长袍多有印花图案,穿着舒适、美观。
在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乌拉德·狄德拉里恩部族,这个部族的男青年喜欢婚前看一看未来妻子的裸体形态。为此,每年春天,先在沙地上堆起一个锥形沙堆,未婚女子排成一行与男子保持一定距离,游戏开始,姑娘们脱掉身上的所有衣服,赤身围着沙堆绕行一周,然后再用斗篷把裸体裹住,裸体相亲即行结束。
交通运输
乍得是内陆国家,无铁路,主要靠公路运输。
公路总长4万千米,其中柏油路1600千米。
水运离首都最近的邻国出海口是喀麦隆的杜阿拉,相距1500千米。
历史年表
9世纪
图布人首先建立起王朝
12世纪
加涅姆人推翻了图布人的统治,建立了加涅姆王朝
14世纪末
改名为博尔努帝国
17世纪
在帝国内兴起了瓦达伊、巴吉米尔等穆斯林苏丹王国
1883~1893年
各王国均被苏丹人征服
1891年
法国人来此探险
1902年
沦为法国殖民地
1910年
划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个领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赤道非洲重归法国
1946年
成为法海外领地
1957年初
成为“半自治共和国”
1958年11月28日
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1960年8月11日
宣告独立,国号乍得共和国,托姆巴巴耶出任国家元首
1989年4月
乍得武装部队总司令伊德里斯·代比等人与哈布雷决裂,并于1990年3月创建“爱国拯救运动”。同年12月,代比率反政府新老交替力量推翻哈布雷政权,出任国务委员会(临时政府)主席、国家元首,1991年3月4日就任总统。
空运乍得航空公司年客运量为1.5万人次,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亏损严重。恩贾梅纳国际机场可起落波音747等大型远程飞机。法国、喀麦隆、利比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非洲航空公司等有航班飞往乍得。
教育
乍得是非洲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国家,2004年成人识字率为38%,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实行6年义务教育制。恩贾梅纳大学(原名乍得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大学,有学生1500名。
主要城市
恩贾梅纳
恩贾梅纳是乍得的首都,人口112.6万人(2013年),是乍得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位于沙里河和洛贡河的交汇处。市区由殖民地型建筑、现代化建筑和南方的原始居民区3部分组成,设有河港和国家机场,有纺织、榨油、制糖、皮革等小型工业企业。
旅游
乍得的主要旅游地有乍得湖、德基亚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面积30万公顷的扎科马国家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