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

20世纪20年代初,经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发掘,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了200余处城市和村落的遗址,其中最大的城市遗址是摩亨佐·达罗(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和哈拉帕(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内)。由于哈拉帕遗址发现的时间早些,学者们便把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称为“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范围很广,从南到北相距约1100千米,从东至西约1550千米。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流域文明体现为城市文明,但其基础是建立在农业经济之上的。居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务农。这一时期的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胡麻,另外还有瓜果、椰枣等园艺作物。在畜牧业方面,已驯养的牲畜有水牛、黄牛、象、狗、鸡、骆驼、山羊、绵羊等。这些驯养的动物,既是耕耘、运输的工具,又是人们肉食的来源。在手工业方面,有粮食加工,棉、毛纺织,制陶业,冶金业和珠宝业等。这些行业都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当时的商业贸易不仅在印度本土进行,而且与西亚也有贸易联系。

figure_0015_0004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文物

·哈拉帕印章·

发掘显示,属于哈拉帕文明成熟时期的遗址,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濒临阿拉伯海的坎贝尔海湾,东达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的阿拉姆吉普尔,西抵今巴基斯坦与伊朗交界,覆盖地域达50万平方千米以上,文明遗址有250多处,比同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要可观。在哈拉帕文化中发现的石制印章,迄今已有2000多枚。它们由天青石、陶土、象牙、铜等各种材质制成。这些印章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字体系之一,阅读方法也颇为有趣: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但是印章文字的内容至今也得不到解读。

figure_0016_0005
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由于被弃已久,摩亨佐·达罗古城的某些部位显示出岁月侵蚀的痕迹。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具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一条阴槽以平缓的弧度转弯,以保持排水畅通。

印度河流域文明已有了城市建筑规划和极为完善的下水道疏通导引系统。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城相距650千米,城市建筑非常相似。它们的周长都在5千米以上,都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哈拉帕的卫城是用高达15米、基底厚达12米的砖墙围成的,这里可能是统治者的居住区;下城则为普通居民区。摩亨佐·达罗的建筑规模较哈拉帕更为宏大。卫城的四周设有防御的塔楼,西部可见一处规模宏大的谷仓;南部一组公共建筑物的中心为会议厅,面积约25米见方;东北部的建筑群中有一座很大的长厅。卫城中央有一个公共浴池,长12米、宽7米、深2.4米,南北两端的阶梯延至底部。浴池的北面又有多间小浴室,室内垒砌的高台上置放着水罐,应该是用来提供热水的。联系到普通住宅也大多备有水井及洗浴设施的情况,给人以古城居民特别爱清洁、讲卫生的突出印象。

城内的房屋大都用烧砖砌成,其规模和设施差别很大。穷家小户只有一两间简陋逼仄的小屋,与另一些广宅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大户人家有中央庭院,四周环绕许多间房屋,还有大厅。有一幢巨大建筑物内甚至含多间大厅,外带一个储藏库。另有不少引人注目的二层楼房。

人们更讶异于古城的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令人瞠目:二楼冲洗式厕所的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还有经高楼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从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内沉淀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这两座城市,一个在印度河的上游,一个在印度河的下游,表明这两个城市是两个互不相属的国家的都城。

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保存在各种陶、石、象牙制的印章上。迄今所知属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字符约有500个。

从遗迹中可以看出,当时印度河流域文明已有了国家,哈拉帕、摩亨佐·达罗等大城市便是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自公元前20世纪中叶起,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部落,带着他们的战车、人马、畜群、食物和供奉的神龛,一批接一批地从中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涌入次大陆。雅利安人最初的故乡在南俄草原,后来驮着帐篷出外漂泊,寻找新的家园。其中进入伊朗高原的一支成为后来的米底人和波斯人,向南的一支进入印度河流域。

“雅利安”意为“高贵的”。这些以“高贵者”自居的白种人,把被他们所征服的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说成没有鼻子或只有扁平鼻子的、说邪恶语言的人,称其为“达萨”或“达休”(意为敌人)。在漫长的征服过程中,雅利安诸部落同“达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梨俱吠陀》的《因陀罗(雷雨神或战神)赞歌》这样唱道:

他使万物变化无常;

他使达萨瓦尔那屈服、消灭;

他像赢得赌金的赌博者,拿走敌人的财产。

噢,人们哟!他是因陀罗。

摩亨佐·达罗最终被彻底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