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常做养生灸,正气存内不生病
1 调和脾胃灸法,强健我们的“后天之本”
《本草纲目》中记载:“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百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也就是说,脾胃与人的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的阳气因脾胃而滋生,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而人吃五谷杂粮、果蔬蛋禽,都要进入胃中,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摄取营养,都要从胃而得来。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可以消化、吸收、转化人体所需的气血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协调。脾胃如果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而脾胃一旦受损,功能失常,就会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人不仅要懂得养生,还要重视养脾胃。
艾灸疗法具有增强脾胃功能,调节胃肠道,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疗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是防病保健的常用方法。具体灸法有以下几种:
(1)艾条悬灸:取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天枢五个穴位,每次灸治时,从中选取两至三个,每次每个穴位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如果患者有消化不良、胃胀腹泻、食欲不佳等症状,则每日灸1次,连续灸至患者胃肠功能完全正常。若患者饮食正常,胃肠无明显不适,隔2~3日或每周灸1次,以健脾胃助消化。
(2)艾炷隔葱灸:每日或隔日在中脘、天枢穴各灸5~7壮,连灸1~4个月。
(3)隔姜灸:每次选用腹、背部的穴位一至两个,每次每穴灸5~7壮,用黄豆大的艾炷每日或隔日灸1次,连续灸20~30日。畏寒怕冷、胃肠功能较差者使用此法效果最佳。
(4)艾炷隔附子(陈皮)灸:虚寒重者用此法进行保健,效果甚佳。取腹腰部穴位,每个穴位灸5~7壮,隔日或每周灸1次,连灸1~3个月。
中医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久之气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导致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干扰,经常保持稳定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这也是保养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