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非艾灸法:与艾灸疗法的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非艾灸法”,就是利用艾绒以外的物质作为施灸材料(如灯芯草、香烟、线香、火柴、电吹风、电熨斗、电热毯、黄蜡等)来进行灸治的方法。通常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灯草灸:又名灯火灸、打灯火。是用灯芯草蘸麻油点燃后,快速接触穴位淬灸的方法。施灸时,将点燃的灯芯草迅速接触穴位,即可听到“啪”的爆响声,然后迅速离开,如无响声,应重复施灸1次。灸后皮肤有一发黄点或起小疱,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本法多用于小儿惊风、流行性腮腺炎、腹泻、麻疹、喉蛾、痧胀、脐风等急性病症,也可用于胃痛、腹痛。
(2)桑枝灸:是将桑枝点燃后,用炭火在疮口上施灸以治疗疮疡的一种灸法。施灸时取干桑枝条(或桑柴条)点燃,然后吹灭火焰,用炭火灸患处。此法具有解毒止痛、消肿散瘀、助阳生肌的作用。疮疡未溃者,用之能拔毒止痛,已溃者,可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应用于疮疡肿毒、顽疮、臃疮、流注。
(3)桃枝灸:是用干桃枝蘸麻油点燃,吹灭火焰,趁热施灸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同雷火神针法。适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及阴疽等。
(4)火柴灸:是将火柴擦燃后按在穴位上灸治的一种方法。施灸时将火柴擦燃,待燃至中段去掉火柴头部,对准穴位迅速淬灸。适用于痄腮、乳蛾、麻疹、吐泻等。
(5)烟草灸:用香烟代替艾条施灸的一种灸法。可按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操作。适用于风寒湿痹、寒性痛经、冻疮等。
(6)麻叶灸:是用大麻叶和花捣碎做炷,类似艾炷灸的一种灸法。有消肿散结、生肌敛疮的作用,适用于瘰疬、痪管等。
(7)竹茹灸:是用竹茹做炷代替艾绒施灸的一种灸法。有解毒消肿止痛作用,适用痈疽疔毒、蛇咬伤等。
(8)线香灸:是用线香点燃后,快速按在穴位上淬灸的一种灸法,亦可按艾条温和灸法操作。适用于哮喘、肝硬化腹水、毛囊炎等。
(9)硫黄灸:是用硫黄做施灸材料的一种灸法。施灸时,取硫黄一块(随疮口大小)置患处,另取硫黄少许于火上烧着,用其点燃疮口上的硫黄,以脓水干为度。适用于顽固性溃疡或已成瘘管者。
(10)黄蜡灸:是将黄蜡烤热熔化,用以施灸的方法。施灸时,先用面团将患处围成约2厘米高一圆圈,圈外周围铺数层棉布,避免烘烤正常皮肤,圈内放优质黄蜡片约1厘米厚,用铜勺(或铁勺)盛炭火在蜡上烘烤,使之熔化,待患者皮肤有热痛感即可。本法近似于近代蜡疗,可以代替。有拔毒消肿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无名肿毒、痈疖等。
(11)药锭灸:又称药片灸,是将多种药物研末与硫黄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的一种灸法。因药锭药物组成不同,临床适应证也不同。如香硫饼适用于寒湿气;阳燧锭适用于痈疽流注、经久不消、内溃不痛;敷苦丹适用于风痹、跌仆、小儿搐搦、口眼斜及妇人心腹痞块疼痛等。
(12)药捻灸:是用多种药物粉末制成药捻以施灸的一种灸法。如“蓬莱火”(牛黄、雄黄、乳香、没药、丁香、火硝、麝香各等份,或去牛黄加硼砂、草乌)。施灸时,取药捻0.5~1厘米,用糨糊粘于患处或穴位上,点燃灸之。适用于风痹、水肿、脘腹胀满等。
(13)穴位药熏灸:是利用药液蒸汽喷患处或穴位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灸法。如利用补中益气汤熏灸治疗久痢体虚血崩、脱肛。临床可因药物的不同,适应证也不一样。
近代有人利用药熏器械喷熏施灸治疗顽痹症。常用药液蒸汽灸有:
①姜椒蒸汽灸。生姜、辣椒各等份,水煎后用蒸汽熏灸患处,可治冻疮。
②葱白蒸汽灸。葱白500克,蒲公英60克,牙皂15克,水煎用蒸汽熏灸患部,可治疗乳痈未化脓。
③荆防蒸汽灸。荆芥、防风、艾叶、去皮大蒜各等份,水煎用蒸汽熏灸患部,可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痛、腰腿痛等证。
④侧柏叶蒸汽灸。鲜侧柏叶300克,水煎熏灸患部,可治疗鹅掌风。
⑤海桐皮蒸汽灸。海桐皮、透骨草各30克,当归18克,川芎、白芷、丹皮各12克,乳香、没药、川椒、红花、甘草、威灵仙各9克,水煎利用蒸汽熏灸患处,可治疗骨结核。
⑥枸杞根蒸汽灸。枸杞根适量,可治疗痔疮。
⑦五倍子蒸汽灸。五倍子250克,白矾10克,水煎用蒸汽坐熏,可治疗脱肛。
⑧乌梅蒸汽灸。乌梅60克,五味子、石榴皮各10克,水煎用蒸汽坐熏,可治疗阴挺。
⑨地肤子蒸汽灸。地肤子、蛇床子各30克,白鲜皮、苦参各15克,川椒9克,白矾3克,水煎用蒸汽熏灸患处,可治疗湿疹。
⑩巴豆蒸汽灸。巴豆5~15粒,用60度白酒250毫升煮沸,趁热用蒸汽熏劳宫穴,可治疗口眼斜。
(14)铝灸:是利用中药和化学合成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温热的一种灸法。施灸时,将治疗某种疾病的中药末100克,同升汞、花椒面各20克,氯化钠10克,按1:5的比例加水和甘油混合调制成软膏,涂于一定规格的铝纸上,敷贴于施灸部位。由于化学反应引起铝氧化而产热,使施灸部位出现温热或灼烫的感觉,这种治疗方法就称铝灸。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风寒咳嗽、肺虚气喘证、脾胃虚弱证、月经不调等。
(15)电热灸:利用电热作热源的一种施灸方法。施灸时,用电灸器接通电源后,调到合适温度在施灸部位熨灸,每次10~15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寒凝腹痛、泄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