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齐
管仲,春秋时期颍上(今安徽颍上南)人,名夷吾,字仲。管仲本是名门之后,只是到了他这辈,家道已经衰落了。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做过马夫,做过小商贩。后来,认识了鲍叔牙,两个人结拜为兄弟,共同经商。管仲成人后,曾经显赫的家族遗留给他的另一面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他超凡脱俗,胸怀大志,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为了实现抱负,他追随公子纠,并跟他流亡鲁国。
自立为齐君的公孙无知被杀后,君位空缺,齐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齐国的大臣们商量着拥立新君。这时,有人暗中来到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让小白回国继位。此时,公子纠所在的鲁国探听到这一消息,也派兵护送纠回国,还让管仲另外带一批人马埋伏在小白回国的道路上。管仲看见小白的人马走近,就下令放箭,箭矢射中了小白腰带上的小钩子。小白假装中箭落马,骗过管仲,快马加鞭,赶回齐国。
管仲以为小白真的死了,连忙派人回去向鲁国人报喜。鲁国人这下松了口气,觉得没有人再和公子纠争夺王位了。公子纠也不再着急赶路,不慌不忙,6天后才到齐国境内。此时的小白早就抢先一步,登上了王位,紧接着就发兵前去阻击鲁国护送公子纠的队伍。
这年秋天,齐国和鲁国交战。鲁国败退,又被齐军堵住了后退的道路。齐桓公派人给鲁君送去一封信,说:“家无二主,国无二君。公子纠是我的亲兄弟,他想与我争夺王位,可我不忍心杀害他,请你们代我把他杀了吧!管仲、召忽等人和我势不两立,是我的仇人。请把他们交还给我,让我处置,我要把他们剁成肉酱,以解我的心头大恨。你们要是不答应,我就继续出兵围攻你们。”鲁君很害怕,就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而死,管仲则甘心坐囚车回到齐国。
齐桓公被管仲射中衣带钩后,装死才得以逃命,因此对管仲恨之入骨,发誓要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劝他说:“这件事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我能跟随您,实乃三生有幸。您虽说贵为君王,威严无比,却依然尊崇我。如果您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有我和高傒也就够了;若是想成就霸业,我们这些人就微不足道了,只有管仲才能帮您实现。管仲这个人非同小可,他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兴盛起来。所以我希望您能以大局为重,把他留下来辅佐您!”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鲍叔牙的话说得句句在理,就按照他的建议,假意说报仇雪恨,实则召管仲来齐国。
鲍叔牙亲自前去迎接管仲,一见面就卸去了他的手铐和脚镣,洗完澡换好衣服后,就带他去拜见齐桓公。齐桓公非但没有治管仲的罪,还用非常隆重的礼仪热情地接待了管仲,任命他为大夫,让他管理国政。
后来,管仲、鲍叔牙等人一起辅佐齐桓公。管仲担任国相,整顿政治,发展商业,提高鱼盐生产,接济贫苦民众,选举任命了大批的贤能人士。在他的治理下,齐国上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图中表现的是管仲射中小白(齐桓公)带钩的情景。
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国消灭了郯国,郯国的君王逃亡。当初桓公逃亡的时候,经过郯国,郯君对他十分傲慢无礼,所以桓公现在讨伐他。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又攻打鲁国,鲁军战败,鲁庄公请求讲和,并答应把遂邑割让给齐国。齐桓公答应了他的条件,双方决定在柯地订立盟约。谁知鲁君刚要签约,鲁国大夫曹沫就把匕首驾在桓公的脖子上,威胁说:“赶紧把你们侵占鲁国的土地交出来,不然我就杀了你。”桓公见形势危急,连忙答应了他,曹沫扔掉匕首,脸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桓公说完就后悔了,不想退还鲁国的土地,就想杀了曹沫。管仲看出桓公的意思,上前劝说:“您已经答应人家了,就不要再违背诺言。只为暂时出一口恶气,就要以在众诸侯面前失去诚信为代价,哪个轻,哪个重?千万不能这样做!”齐桓公听了他的话,就归还了先前占领的鲁国土地。四方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夸齐桓公守信用,重名誉,都愿意前来归附他。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众诸侯和齐桓公在甄地会盟。从这时起,齐桓公就开始称霸天下了。
管仲辅佐齐桓公差不多有40年,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齐国国富民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霸主,百姓们都争相称颂管仲的德行。
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齐国的朝野上下万分悲痛。人们把管仲安葬在都城临淄南面的牛山上,又为他竖立了高大的石碑,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后来,孔子曾赞叹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了周室家族,使国家日渐兴旺,让百姓享受恩惠直到现在。要是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大概都得左开衣襟,披头散发,如今早就沦为蛮夷统治下的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