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名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画欣赏

巨然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其笔下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巨然的这件《层岩丛树图》是他的传世精品,作品描绘的是一场大雨过后,山峦丛林间还迷漫着些许的水气,画中两座山峦,外松内紧,林木森森,画中虽无人,但却有人气,画家在林荫之下,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地留下了一条洁净而曲折蜿蜒的小径,幽寂地穿梭于树林之间,仿佛这条幽静的小路,可以把人引向世外桃源,洞天别墅。路上没有留下任何活动的迹象,连立于一侧的树木也不见特殊姿态,但小道是行人长期走出来的,可见,这里虽是山间野际,却时常有行人,并不荒凉。左侧,高山层层堆叠,繁而不乱,井然有序,其山石表面肌理,在细长线条的精确描绘下,显得格外温和与平缓。在画家细致的描绘下,由这些树丛与层岩所构建起的山林世界,时间似乎在此刻停止了转动,连空气中的分子也定格于静谧之中。山顶,一片片的方石堆置其上,山体则是布满了和缓迤长的线条,像是大雨打在山顶上,雨水顺着山坡所冲洗成的自然景观。像这样描写山石的方式,后来有了特定的术语,分别称为“矾头”与“披麻皴”。巨然的“点墨”形式在此图中表现得极为纯熟。其点墨主要表现“点苔”“点叶”两个方面。用墨深浅,破笔信意而出,有些墨点虽远离树枝本身,但总体井然。破笔点叶,叶形丰富多变,树丛厚实苍茫,与烟岚之气相对应,构成了既秀润又苍茫的画面。

绘画知识

披麻皴

披麻皴又分为长披麻和短披麻两种,五代董源首创。它的用笔以中锋线条为主,中侧兼用,其线形特征如同挂起来晾晒的麻皮,故名披麻皴。披麻皴是一切线皴的基本形式,许多皴法都是由此演变而来。长披麻和短披麻用笔方法基本相同。短披麻侧锋稍多,都是用线的组合穿插表现山石,此法线条要有干、涩、毛、虚的变化,方能画出高古、飘逸、空灵之感觉。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皴法

历代画家为了表现中华名山峻岭独特的形貌特征而创造了许多风姿独特的皴法,演变为富有情趣的艺术程式。皴法程式,并非死决,所谓“皆从人两眼中看出,似何形则名之曰何形,非人生造化此形此名也”。常用的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等。

figure_0146_0109
披麻皴
披麻皴,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一,又称麻皮皴。为五代著名画家董源所创,因如麻皮下挂而名。这种皴笔多用于表现江南平坦的土质山坡,不作奇峭之笔,一派平淡天真。其皴笔以短促而略带弧度的线条由上而下疏密相间而成,皴笔与皴笔之间要连贯不断,要错落有致,密而透气,切忌平行紧挨,为点染留下余地,笔致以松浑自然为佳。披麻皴又有短长之分。北宋画僧巨然在董源皴法的基础上,一变为长披麻皴,其皴笔的线条较董源的短披麻皴显得劲长,交织更为繁密,其山头多呈矾头状,适合表现质感介于江南土山与关西石山之间较高的峰峦。
figure_0146_0110
斧劈皴
斧劈皴,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一,由刮铁皴衍变而来。其用笔结合线条勾勒,侧锋用笔肚拖下横扫,笔致较刮铁皴更为硬挺阔方,所作的山石如神工鬼斧奋力劈开,轮廓分明,棱角硬挺。按用笔的大小轻重,又可分为大斧劈皴(马远、夏奎所作)和小斧劈皴(传为李思训所创),大者雄强,小者淋漓,各具所长。
figure_0147_0111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figure_0147_0112
米点皴
米点皴,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一,又称“落茄皴”。为北宋著名的文人书画家米芾父子在董源披麻皴的基础上改进所创。其先用披麻皴画出山的大致轮廓,然后以大小浓湿的侧笔横点覆于皴笔之上,再加以大面积的渲染,使皴笔混点浑然一体,画面效果烟雨朦胧,云雾弥漫,润含欲滴,极富天趣。米点皴因混点的大小,有大米点皴、小米点皴之分,大者用笔湿润,多借渲染之效;小者笔颖硬挺,全凭积墨之功。
figure_0147_0113
拖泥带水皴
拖泥带水皴,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一,夏圭所创,又名“带水斧劈皴”,此皴将水墨傅染与墨笔勾皴结合起来,把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的艺术效果。明陈继儒曰:“夏圭师李唐、米元军拖泥带水皴,先以水墨皴,后却用墨笔。”
figure_0147_0114
刮铁皴
刮铁皴,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一。为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所创,至此,山水画皴法才由点、线发展到面的全面结合,笔的运用才由笔颖发展到笔肚、笔根,从而标志着皴法的基本手法已趋完备。刮铁皴的笔法侧锋横皴为用笔阔而短,重按轻提,有时也用长线条勾画,从而将坚硬的山石石质描绘得突兀峻挺,体现了沉着痛快的画风。

作品画树用点叶及针叶法,点、线笔墨间有拙意,树干大都坚挺笔直,没有姿态特别的树木,而画山峦则是锥体之状,有近、中景二层,属于主题所在,远景仅见缥缈之山头。树林虽蓊郁但不阴森,云气虽寒瑟但不肃杀,正图看去最近处,坡地起伏,可见卵石、蔓草、灌木与荆棘丛生,符合视觉实情,近者能见坎坷,远者反而平和。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山石以披麻皴绘成,除矾头外,多属长披麻,笔笔沉着而带润泽之意。用墨浓处少而淡处多。画家以双峰相叠的形式,突出山峰居于画面的首要位置,增强了主峰气势,给人以“高旷阔远”之致。郭若虚称巨然画云:“工画山水,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米芾云:“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两家之评语已然道出巨然画的风貌、神韵。

画外音

林有疏密层次,山有阴阳向背,色有浅深变化。皴法如披麻,纹理细密而简繁有致,笔力老辣硬爽。树林挺拔,知黑守白,虽无参天古树,而前后森林叠复,上下树干相接,如巨树支撑,使画面有一股峭拔卓立之势。而路有入口,径有去向,形成开放的感觉。

从整幅图上看,左面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被崇山峻岭的山石所占据,右边三分之一的空间都被层层林木所覆盖,山势的蜿蜒伴随着密林的曲折,二者相依相偎,密不可分,正是突出了“层岩丛树”的主题。

据《宣和画谱》载,北宋御府珍藏了巨然136件作品,都是山水。《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对此作品均有录入。

figure_0148_0115
层岩丛树图 五代 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