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名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画欣赏

巨然继承了董源山水画的“淡墨轻岚”,在意境上发扬了董源“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艺术风格,但却也有所创新。巨然笔下的山石,土复石隐,朴实、庄重而郁秀,他不求奇巧和青绿设色,而重在充分展现水墨技法,以粗而短的墨线作皴,圆浑的感觉确切地再现了江南湿润的气象。巨然喜欢在山顶绘矾头(山顶石块),借助这些石块的层叠互抱之势来表现山脉的转折走向,后人认为巨然的这一用笔胜过董源的“峰顶不工”。巨然所画树木常常是连成一片但又彼此顾盼的,给人一种生动的跳跃感。对风和水巨然也倾入了很大的功力,他借助蒲草、树木等随风摇曳的姿态来给人以水流风吹的清润之感。巨然肉透于骨的用笔手法超出了董源骨藏于肉的手法,使人感觉“平淡趣高”。不过总体来说,巨然与董源的绘画风格还是一致的。历史上巨然与荆浩、董源、关仝并称五代四大山水画家,后人多将“董巨”视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画上主峰居上,几出画外,梳状山峦重重相拥,愈堆愈高,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山峰石少土多,给人一种温和厚重之感,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完全不同。画面中部,山间谷地,密林之中若隐若现有茅屋数间,林麓间小径萦绕,曲径相通。透过敞开的柴扉隐约地似可辨出茅屋中两老者相对论道,明净山色的渲染衬托出高士风采。画面下段,坡岸逶迤,树木婀娜多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秋高气爽之感顿现心中。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幽深、润朗的感觉,表现出宁静、安详、平和的静态美感。

因为作者是一个和尚,所以他深明禅理,并且是把这种禅理也带进了他的画中,这幅画虽然是在画高山密林,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墨气清丽、神清气爽、宁寂安详,能给人以禅机,让人有超乎尘世之感,这自是和尚心境空明的写照。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巨然的绘画:“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董巨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画外音

董源、巨然二人创造了一种松散、湿润的画法,这种画法特别适合于描绘江南水乡的那种河湖密布、雾气弥漫的景色。而关氏北方山水则是以坚硬多山石为特征。

南北的差异在巨然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巨然是个佛教徒,佛教的精神意念无时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无固定形态和实体,无我无往,一切皆在不断变化中。淡淡的墨色和流畅的笔触创造出的是近乎空灵般的崇高。

在画法上,作者用长短披麻皴绘成大小面积的坡石,使江南土质松浑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山头转折处重叠了块块卵石(即矾头),不加皴笔,只用水墨烘染,显得清透生动;作者用淡墨烘染山体,在山的湿凹处飞落苔点,使江南的山显得气势空灵,生机流荡,质感十足。焦墨点苔是自然山石中丛树、灌木和杂草之类的精辟概括,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自董、巨之后,点苔的艺术技法逐渐被广泛运用,形成山水画中“皴、擦、点、染”的技法程式。

figure_0144_0108
此图绘山峦重重叠起,其下溪流清澈见底,山中有小路曲折蜿蜒。有茅舍数间,掩映于山坳深处,茅屋中二位高士悠然对坐,侃侃而谈。整幅画面意境闲雅,布局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