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名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画欣赏

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着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不易摧毁。契丹族为游牧民族,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

绘画知识

用笔的忌病(一)

板:是指用笔不活。这种毛病是由于对所要描绘的对象观察不够,不能做到“意在笔先”所致。

刻:是刻板的意思,是由于用笔死板,缺乏轻重、快慢变化而产生的。

此《卓歇图》长卷生动描绘了契丹族可汗率部下骑士出猎后歇息饮宴时的情景,其场面广阔,人物、马匹众多,深刻传神,十分壮观,全画可分为三大段,第一、第二段,一大群密密匝匝的人马占据了画面的大半部分,主要是画狩猎归来,人马嘈杂的场面及骑士们滚马下鞍牵马准备休息时互相交谈的场面,人物虽多,却疏密有致、层次分明,丝毫不显凌乱。他们有的席地而坐,静静地休息,有的整理马鞍,马鞍上驮着鹅雁等猎物还未曾卸下,也有的伫立交谈,形态各异。从这些契丹族骑士们的表情和神态上,充分体现了边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观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狩猎归来之后的倦意。整幅画面中的骑士虽然众多,他们或聚或散地占据了大半画面,但并不是画中的主角。画卷最后一段描述宴饮的场面才是真正的主角,画幅中的契丹大汗正端坐在豪华地毯上饮酒观舞,大汗服饰华丽,神态悠闲,看面容似乎被舞者美妙的舞姿所吸引,正凝神观望,颇为陶醉。他的妻子阏氏着汉装于右侧相陪,二人面前有一侍者跪立奉盏,还有一侍者挥动衣袖,翩翩起舞,以助酒兴。佩戴弓矢的彪悍侍卫和纤纤玉立的侍女站立在汗王与阏氏的周围,全神戒备,细心侍候。宋代文豪王安石曾有诗云:“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描绘的或许就是画中这种情状吧?这一幅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风俗画,很富于地方色彩和情趣。

画外音

《卓歇图》中“卓歇”一词的汉语含义并不是十分明晰。《辽史》中偶有“卓枪”“卓帐”等与“卓”有关的词语,其“卓”带有“立”或“暂立”的意思。关于“卓歇”,我们可以理解为“搭起帐篷临时休息”的意思。此作中虽然没有帐篷,但是由于胡瓌的同类题材作品多以“卓歇图”命名,所以,后人也将其作为这件作品的名字。

纵观整幅图,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静态,在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高潮,充分显示了画家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

看此卷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画家娴熟的创作技巧,画面背景荒凉寂静,笔法古健雄劲,线条繁密多变而流畅,色彩沉着,人物、鞍马的造型,既简洁凝重又准确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画家通过长、短、粗、细等不同的线条把物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无论是勾勒鞍马、衣服的长线,还是表现人物发须的短线,用笔皆沉稳扎实,体现了当时北方画派的特色和契丹画师的独特画风。另外,作品中的一些细节之处(像悬挂在鞍鞯之上的猎物),画家也描绘得细致入微、一丝不苟。这幅作品为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实录,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该图引首有清代张照书“番部卓歇图”五字和乾隆皇帝题写的“卓歇歌”三字,后幅有元代王时,清代高士奇、张照的跋文。本幅及前后隔水有“忠孝之家”“吴龙之印”“石闾”“简静斋”“高士奇图书记”“江村秘藏”“竹窗堂章”(半印)等多枚鉴藏印记。

清阮元《石渠随笔》、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对该图有著录。

figure_0119_0091
卓歇图 五代 胡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