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很多卓有成就的画师创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画,即所谓“菩萨如宫娃”,或用贵族家姬妾形象画释梵天女等。吴道子就是此时宗教人物画坛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吴道子喜欢与文人名流交往,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据传在长安、洛阳两地的寺院道观中他画的宗教壁画就有300多幅。由于他性格豪爽,好酒使气,想象力丰富,所以所绘壁画人物,“奇踪异状”,有吞云吐雾之气势,有崩石摧山之峻美。据说吴道子画丈余的人像,无论是从手臂还是脚部开始,都能画出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画佛头部的圆光,转臂运笔,一笔而就。而且他所刻画的都是一些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结合形象的创造,大大提高了绘画的表现力。
吴道子的绘画无真迹传世,这幅《天王送子图》可能是宋代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也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绘画知识
“疏体”与“吴带当风”
疏体:吴道子绘画以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谓之“吴装”。因其所用笔法洗练流畅,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与陆探微劲紧连绵的“密体”。
吴带当风:吴道子在学习前人名师张僧繇的“张家样”、曹仲达的“曹家样”的基础上,落笔雄劲,略施淡彩,推陈出新,用线来表现物质的体积和质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他甚至有时把鬼神人物也用白描绘制,由于吴道子绘画的线条具有运动感、节奏感,并且粗细多变,所以被后人称为“莼菜条”描。在他的笔下,衣服宽松,裙带飘举,衣纹流畅飘洒,又被称之“吴带当风”,以区别于北齐曹仲达以来的薄衣贴体的“曹衣出水”的画法。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题跋。
此画本是一部外来的宗教题材,但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中国化、道教化了:净饭王与王后、侍者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子威仪和君臣之道;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不仅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而且深受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的影响。
作者想象奇特,以释迦降生为中心,使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令人神驰目眩。画中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端坐的天王,双手按膝,怒视着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神兽的缰索,另一卫士则拔剑相向,意欲将其制服。在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似在将此圣迹记入史册。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情节:净饭王小心翼翼地抱着初生的释迦稳步前行,王后紧随其后,侍者扛扇在后,诸神则张皇跪拜。这一场面烘托出释迦具有无上的威严。
就这两部分来看,激烈与平和,怪异与常态,高贵与卑微,动与静,构成比照映衬又处处交融相合。画卷中人物神情动作等在作者的笔下都被描绘得极富神韵,略带夸张意味的造型更显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此图所用线条轻重、顿挫合于节奏,以动势表现生气,具有“疏体”画的特性,是典型的“吴家样”。
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北宋苏轼曾将他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立,称“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