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名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画欣赏

孙位是晚唐时的著名画家,唐僖宗李儇因黄巢起义而逃到了四川,孙位以御用画家相随入蜀,到四川做了“文成殿下道院将军”。孙位曾在四川的昭觉寺、应天寺画《墨竹》《天王像》《松石》和《龙水》,当时在蜀中曾有“画山水人物皆以孙位为师”一说。据《宣和画谱》记载,孙位的画作至宋时有26件,而流传到现在的只有《高逸图》。

孙位的《高逸图》又名《七贤图》,画名“孙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这幅图所描绘的是魏晋时期脍炙人口的竹林七贤的故事。画家通过娴熟高超的技术,出色地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又刻画出了他们的个性。

画外音

唐朝安史之乱后,上层人士颓败、一蹶不振,再也不可能激发艺术的创造力,而宗教的迫害又妨碍了寺庙的建设。故文人们为逃避现实又像当年的“竹林七贤”那样从酒、音乐、文学、宗教和哲学中寻求解脱,朱景玄将这些文人画家的作品归入“逸品”之列。《高逸图》是其代表作。

现在看到的这幅《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只剩四贤。在长卷式的画面上,主体人物是4个封建士大夫分别坐于华丽的毡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几个人物。

figure_0073_0050
此图为“竹林七贤”中的四贤,分别为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表情、面容、体态各不相同,如山涛的“孑然不群”,王戎的“不修威仪,善发谈端”,阮籍的“放浪形骸”,均刻画入微,形神毕肖,同时有侍童、器物作为补充。人物强调刻画眼神,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表现出骨气奇伟的特征,开启五代画法先河。

最右边的是山涛,身披宽襟大袍,上身袒露,双手抱膝,体态丰腴,倚着华丽的靠垫而坐,眼睛像是盯着正前方,眉宇间流露出矜持、傲慢的神色;第二个手执如意作舞的是王戎,眼睛也平视前方,一副自得其乐的表情;第三个捧杯纵酒的无疑是唯酒是务的刘伶,他蹙额回首,做欲吐状,小童则手持唾壶在身旁跪侍;第四位是手执尾尘的阮籍,他身着宽大的衣袍,似面带微笑,悠然而坐,旁边的小童端着杯几,俯首侍候。画中人物彼此之间以蕉石树木相隔,使气氛静穆安闲。在这幅残缺的《竹林七贤图》中尚缺嵇康、向秀、阮咸3人。

从这幅画现存的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面容、体态、表情的刻画各不相同,特别是着重眼神的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画中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了四贤的个性特征,使欣赏者很容易从中看出这些人孤高傲世、寄情田园、不随流俗的哲学思想。

作者不仅对画中人物的刻画费了一番心思,就连画中的衬托物——蕉石和器具的用笔也不一般。画中蕉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山石的质感很容易就显露出来了。画中的几株树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再用笔按结构皴擦,而且这几株树也各有不同的画法。服饰器具作者用墨色和彩色晕染。

《高逸图》卷后有明朝司马通伯的题跋,图上钤有北宋内府“宣”“和”“政”“和”朱文连珠印记,“御书”“政和”“宣和”“睿思东阁”、双龙朱文印记,并有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印记。

孙位的画法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加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从这些画迹来看,在艺术上,晚唐的人物画,保持了中唐的水准。

绘画知识

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中国的山水画,远在战国以前就已经出现,只是并非完整构图的独立图作。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独立的山水画作,但均无作品存留。山水画在隋唐时开始独立成科,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大兴,如荆浩、李成以及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等。从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种。山水画按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浅绛、金碧、没骨、淡彩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