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
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据传他在壁上所画的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其画对唐代有很大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其作品到今天大都已经了无踪迹,《北齐校书图》是我们唯一能见到的杨氏的卷轴画。
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据宋人题跋,原为杨子华作,图中共描绘三组人物,最右边是一文士,身着长衫,面目清秀,双手执卷,背对着其他人,正聚精会神地审读,看那专注的眼神,世外其他的一切似乎此时已和他没有关系。往左看出现了一个中心人物,他方脸宽额,满脸胡须,身着浅红衣袍,脚穿黑靴,坐于凳上,右手执笔,左手扶着书卷,好像是在给他面前文士批阅指点,而文士则弯着腰恭敬地手展书卷等待。在文士左边有一人拿着笔似在苦苦冥思,在他后面有一穿浅红衣服的书童背对着手拿物品正欲离去,另外有二侍女手拿物品在旁边静立而侍。中间有士大夫四人坐于方榻之上,榻上摆有餐盘,里面盛有菜肴,还有酒杯、砚台、箭壶、琴等物品,四人上身均穿透明纱衫,着吊带长袍,榻内正面一人大概是樊逊,正在认真地执笔书写;其余三人,一人侧身坐于榻边,右手执毛笔,左手举着似刚写完的书绢在专心审阅;另一人是背面,盘膝而坐,一张古琴的一角搭在左腿上,一角搭在榻边上,伸出右手拉住右边一人的腰带不让他下榻;右边此人似乎想要逃避喝酒正欲离开,用右手与人推搡,一个童仆正给他穿靴。榻旁围列女侍五人,均穿曳地长裙,挽相同发髻,或捧杯,或执卷,或抱凭几,或抱着靠垫,或提着酒壶,排列有致,顾盼生姿。画左侧有奚官三人,马两匹,一灰一黑,皆静立侧首观望,奚官三人面目不一。
绘画知识
壁画
所谓壁画也就是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用以记事,是最早的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1949年后,壁画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
画外音
此画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画风虽难免受宋人影响,但与北齐娄睿墓壁画画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画中人物神情都描绘得极为生动,画家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朴优美,整个画面既反映了北齐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史实,又不乏诙谐、随意,给人一种轻松的艺术享受,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恺之等人的“秀骨清象”。画中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睿墓壁画相吻合。据宋代黄庭坚《画记》、黄伯思《东观食话》等书记载,《北齐校书图》是宋摹本残卷,据画卷题跋,原为杨子华所画,唐代画家阎立本再稿,因为杨子华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睿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踰,其唯子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