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名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画欣赏

屏风漆画《列女古贤图》是我国北魏木板漆屏风绘画作品,1966年出土于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中。墓主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世代为北魏显宦,备受宠信,其死后墓葬规模较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石棺床及生活器具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代绘画实物。

此画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另有残块若干,每幅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屏风两面原皆有画,入葬时朝下的一面腐蚀严重,原貌难以辨别,向上一面则保存较完好,色泽鲜明。画面内容是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如帝舜、周太姜、卫灵公、齐宣王、晋文公、孙叔敖、汉成帝与班婕妤,以及孝子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

绘画知识

漆画工具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漆画工艺中,主要运用漆刮、漆刷、描绘漆笔、扫笔、夹子、箩筛、研磨器具、磨炭、头发、水砂纸、油罐、玻璃板等,此外还有荫房、荫橱、刻刀、切刀、剪刀、锉刀、铲刀以及磨刀器具等。

当时的绘画题材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经史故事,二为风俗现状,三为神怪祥瑞。王室士族尤其注重经史故事的传写,用以达到劝诫与教化之功用,因此士人画家的人物画中,尤以此类内容为多。屏风又特别适合表现传统的先贤、列女、孝子之类的系列题材,《列女古贤图》中人物故事描绘即是列女故事,此屏风漆画的题材来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和刘向《古列女传》等汉代文献,所绘故事的选材承袭了汉代以来采用历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传统,题记直接节录史传文字,墨书风格也明显浸润着东晋以来士人的书法意趣。画中人物的仪态风貌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作品颇有相似,用笔连绵不断,大有“春蚕吐丝”之风韵,显得悠缓自如,其设色渲染合宜,人物也表现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画中女子的动作、神态的描绘,既能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又各富个性。

《列女古贤图》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层共有六个人物,其中有帝舜父瞽叟、娥皇、女英和帝舜本人,画的是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其事见《史记·五帝本纪》和《列女传·母仪传·有虞二妃》。

第二层共有三个人物,为周太王妃太姜、周文王之母太任和周武王之母太姒的立像;其事见《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

第三层共有两个人物,描绘的是鲁师春姜以及春姜女像;其事见《列女传·母仪传·鲁之母师》。

画外音

屏风漆画始于周代,兴盛于汉魏六朝,是上层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之物。此《列女古贤图》漆画是以历史人物为题材,在画法上与卷轴的样式无异,它的出土填补了北魏前期北朝绘画的空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figure_0032_0015
列女古贤图 北魏

第四层共有六个人物,内容为班婕妤辞与汉成帝同乘御辇的故事,画中的汉成帝坐在四人抬的高篷大辇之上,回首向后张望,四名脚夫抬辇行进,班婕妤随后步行;其事见《汉书·外戚传》和《续列女传》。此图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也出现过。

figure_0033_0016
列女古贤图(局部)

其余漆屏的内容见于《列女传》的还有《仁智传》中的《孙叔敖母》和《卫灵夫人》,《贞顺传》中的《蔡人之妻》和《黎庄夫人》等。此外,漆画上还有题记及题榜,书法接近楷体,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此图中所画人物用黑线作铁线描,脸、手涂铅白,服饰器具兼施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因为此漆画以红漆为底色,画家都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覆盖力强的色彩来绘制,所以显得富丽精致,体现了漆画艺术的深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