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战役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英雄末路

扎马之战

公元前202年秋天,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西庇阿统率的罗马军队与汉尼拔统率的迦太基军队在非洲的扎马地区进行的扎马战役,是汉尼拔与西庇阿唯一的一次正面冲突,是汉尼拔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战败。这一仗双方投入的兵力都在4万人左右,从人数上看起来似乎势均力敌,但其实不然,西庇阿所率领的是训练有素的精兵。汉尼拔战法的精髓在于两翼骑兵的机动性和包抄,而这时候其精锐的努米迪亚骑兵在意大利已经损失殆尽,到非洲临时拼凑的部队其实不堪一击。

西庇阿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时,随同作为罗马执政官的父亲转战北意大利,曾败于汉尼拔的手下,公元前216年,西庇阿在汉尼拔围歼罗马军队的坎尼战役中侥幸逃脱后,认真地研究了汉尼拔的战略战术。公元前210年,他的父亲战死在西班牙,年仅24岁的西庇阿自告奋勇,出征西班牙,在近5年的时间内,攻占了新迦太基城,断绝了汉尼拔的后援,基本上扫除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公元前205年,西庇阿成了罗马最年轻的执政官,次年奉命率军远征迦太基本土。

公元前203年秋,西庇阿几乎兵临迦太基城下,在这种形势下,迦太基的主和派越来越占上风,迦太基的元老院派遣使臣与西庇阿见面,商议了讲和的条件,西庇阿直言不讳地说他更愿意打出一场彻底的胜利来。尽管如此,他还是提出了休战的条件,迦太基人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同意派遣使臣赴罗马,罗马元老院最终也批准了这个和约。

正当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谈判活动尚在进行过程中时,汉尼拔在布鲁提翁在未遇到任何阻拦的情况下顺利率领他远征意大利的军队登船并平安抵达了非洲的莱普提斯。由于缺乏渡船,返回的汉尼拔已经全无骑兵,到达非洲后,他又接手了弟弟玛戈的残部1万多人。汉尼拔的返回,使迦太基主战派的势力大增,主和派被赶下台,先前与罗马之间议定的和约也遭到了否决。

figure_0056_0034
在擎徽手的带领下,罗马军团战士用木杆扛着自己的装备跨越一座用船只架设起来的浮桥。

迦太基朝野上下对他们心目中的“战神”汉尼拔寄予了厚望,让他全权负责与西庇阿作战。汉尼拔明白他此时的实力尚不足与西庇阿直接对阵,于是加紧组建和训练军队,他不但接收了玛戈的万余残部,还征召迦太基青壮年男子入伍,重新建立了一支军队。可惜迦太基的民众并不像罗马民众那样全力以赴地投入战争,他并没召到多少兵,而迦太基的元老院又三番五次催促他立刻出征去打垮西庇阿。

汉尼拔明白自己手下的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开战,受过严格训练和具有实战经验的罗马军队在素质上要远远超过迦太基军队,因此尽力顶住压力,拒绝匆忙出兵,而把精力放在训练部队和招募骑兵上。但迦太基的朝野上下是无法忍受他们的军事统帅坐视国土惨遭罗马人蹂躏而按兵不动的,怨声鼎沸之下,汉尼拔最终没能顶住压力,只好率军与罗马军队开战。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汉尼拔和西庇阿各自率领的大军在扎马平原摆开了阵势,准备进行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决战,参战的罗马军队有3万名步兵和8000名骑兵,而迦太基的军队有3.6万名步兵和3000名骑兵。

figure_0057_0035
这是画家阿勒特·皮耶科代克所创作的油画,描绘了西庇阿在扎马击败汉尼拔的情景。

战斗一开始,汉尼拔先发制人,以战象发起冲击,80头庞然大物排成一字长蛇阵,高声怒吼,迈开大步向罗马军队猛冲而去,场面惊心动魄。但西庇阿对此早有准备,在其第一条战线里集中了所有的号兵,几百支军号突然齐鸣,士兵们用刀拍打着盾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那些庞然大物也许是缺乏训练,只有一部分冲入了罗马军队的阵地,大部分不是被赶到旁边,就是掉过头来向迦太基军队冲去,结果冲乱了迦太基军队的骑兵,反而帮了西庇阿的大忙,使得罗马军队的骑兵得以将迦太基的骑兵赶出了战场。

西庇阿对付战象的这一手并不是他发明创造的,在50多年前的突尼斯战役中,罗马执政官里古卢斯就曾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去对付迦太基的战象,可是那次里古卢斯的阵地仍然被迦太基的战象冲得七零八落,导致了惨败。这次西庇阿因此而获得了成功,不能不说迦太基确实是气数已尽。后世史学家认为此战中迦太基战象的拙劣表现,很可能是因为大多数战象驯化不久就仓促上阵,所以容易受惊。无论如何,汉尼拔寄予厚望的战象冲击不仅未能奏效,还殃及了两翼的骑兵。罗马骑兵随即发起攻击,并紧追不放。不过罗马的骑兵也因此暂时无法投入主战场上的战斗,这是汉尼拔唯一的取胜机会,即乘罗马骑兵返回之前彻底击破西庇阿的步兵战阵。

双方的队列渐渐靠近了,并开始了搏斗,汉尼拔的第一条战线由他弟弟玛戈的残部所组成,他们虽然打得很顽强,但还是慢慢被罗马步兵逼得一步步向后败退。这时汉尼拔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他布置在第二条战线中的新兵看到第一条战线退了下来,未待接战便丧失了勇气。他们惊恐万状地四散逃命,其中许多人在向后逃时被第三排汉尼拔的那些老兵砍死。尽管战局不利,但汉尼拔那批老兵却坚决地顶住了罗马步兵的进攻,老兵们面对西庇阿在数量实力上远占优势的精锐军团拼死力战,保持着战线不被打垮,他们是汉尼拔最后的希望。

汉尼拔正准备指挥那些老兵去进攻阵脚已乱的罗马步兵,罗马的骑兵在完成了驱逐迦太基骑兵的任务后,已经返回了战场,他们从迦太基军的后方像潮水一般地涌了上来,马蹄声惊天动地,与此同时,士气大振的罗马步兵也从正面再次发起攻击,在罗马军队的前后夹击下,汉尼拔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丢下陷入混战中的迦太基军队,在亲兵的护卫下逃离了战场。他那些从意大利战场带回来的老兵们绝大多数不屈战死,伤亡达到万人之众,而罗马人则只损失了3000余人。在人力和物力上占有优势的西庇阿终于赢得了当天的战役,同时也赢得了整个战争,因为迦太基此后已经没有力量再与罗马开战了。

figure_0058_0036
罗马士兵用投石器攻打迦太基的城门。

这两位素以出奇制胜著称于世的名将在扎马相遇,却诉诸一场蛮力的较量,战术层面乏善可陈,这一点颇让后人感到失望。他们的战役部署虽然都很有针对性,但却毫无新意,汉尼拔的三线配置并不是什么战术上的创新,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没有时间将自己属下的三支部队组合成为一个战斗整体;西庇阿也没有上演他标志性的两翼机动,分进合击,而是老老实实地跟汉尼拔正面对决,将胜利完全寄托在罗马官兵的战斗精神和素质上。

后世史学家认为,这两位名将相互忌惮,都担心自己的战术机动会被对方识破而弄巧成拙,于是索性返璞归真,像古希腊英雄史诗一般正大光明地较量一番。此战西庇阿也决非稳操胜券,倘若罗马骑兵未能及时赶回参战,汉尼拔很可能会击败他的步兵而取得战役的胜利。

许多史学家都曾对扎马战役中的两位将领作过比较,他们一般都将汉尼拔置于西庇阿之上,因为西庇阿虽然赢得了最后胜利,但如果西庇阿与汉尼拔的较量发生在汉尼拔的鼎盛时期——当时迦太基骑兵曾使许多罗马指挥官胆战心惊,而他的步兵也能与骑兵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那么战争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其实这样评论未必公允,作为一个名将,要善于扬长避短,明知实力不如人而硬拼,可见汉尼拔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扎马战役以后,汉尼拔收拢残余部队,只有不足万人,这位昔日战无不胜的名将黯然地返回了迦太基城,向迦太基元老院沉痛宣布:“我们战败了,不仅输掉了一场战役,也输掉了这场战争。”迦太基元老院眼见唯一的希望已经破灭,除了停战求和之外再无别的出路,不得不再次派出使节去向西庇阿求和。得胜后的西庇阿在与迦太基重新签订和约后返回罗马,成了罗马的英雄。毫无疑问,西庇阿是罗马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但教会西庇阿与其他罗马将领如何打胜仗的人,恰恰正是汉尼拔。

figure_0059_0037
这是17世纪法国艺术家克劳德·奥兰创作的油画,表现的是罗马殖民者前往行省迦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