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战胜市场
反向操作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式的逆势而为,为反对而反对比盲目跟风的风险更大。股票市场对于公司股价判断正确与否的概率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投资人唯一能与市场大众反向操作的状况应为:股票市场对于事件的心理反应似乎已到了疯狂的极致;对于公司财务资料的分析大家都错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持自己的反向操作观点时,千万不要与市场对立。
1988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说:“当看到1988年很丰硕的套利成果后,你可能会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继续观望。”
“然而,我们决定在长期期权方面上的投资要大幅提高的理由是:目前的现金水位已经下降,如果你经常读我们的年报,那么我们的决定并不是基于短期股市的表现,我们更注重的是对个别企业的长期的经济展望,我们从来没有并且以后也不会对短期股市、利率或企业活动做任何评论。”
巴菲特认为,反其道而行,即反向投资策略,是我们回避市场风险,保证投资获利的关键。
所谓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当大多数人不投资时,投资;当大多数人都急于投资时,卖出。反向策略的观念非常简单,只要能做到“人弃我取,人舍我予”就好了。但要实践反向策略,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要能做到不从众,能够独立判断,忍耐寂寞,才能制胜。大部分投资人都是在周遭亲友一致认同的情况下,才开始投资;而炒股高手正好相反,在知道大部分亲友都担心恐惧时,才开始考虑投资。反向策略者相信当大众对未来的看法趋于一致时,大部分时候是错的,同时反转的力量会很大。
反向投资策略为何如此有效?理由很简单,如果市场中大多数的人都看好价格会继续上涨,此时进场投资的人及资金早已因为一致看好而大量买进,所以价格通常因大量买超而产生超涨的景象。又由于该进场的人与资金都已经在市场内了,于是市场外能推动价格上涨的资金所剩无几,且市场中的每个人皆准备伺机卖出,导致整个证券市场的潜在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只要有任何不利的因素出现,价格就会急速下跌。反之,如果市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价格会继续下跌,此时该卖的人早已因为一致看坏而大量卖出,所以价格通常因大量卖超而产生超跌现象。又由于该卖的人都已经不在市场内了,于是市场内想卖出的浮动筹码已少之又少,所以卖压很少,且市场外的每个人皆准备逢低买进,导致整个证券市场潜在的需求大于供给,因此只要有任何有利的因素出现,价格就会急速上涨。
那么我们该如何衡量大多数人的判断思维呢?一般说来,如果股市处于上升的高速阶段,此时几乎每人的股票账户上都赚得盘满钵溢,大多数股民都会兴高采烈,忘乎所以。此时的媒体、股评人更加激动,大肆渲染多头市场的发展趋势,为股民描绘一个又一个创新高的点位。外场的资金也经不起诱惑而积极加入炒股大军,大有全民炒股的态势。这时就可以判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什么态势。如果用反向投资策略,此时更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炒我走人”。如果股市处于下跌的高速阶段,此时几乎每人的股票账户上昨天还是赚得盘满钵溢,转瞬之间就烟消云散,严重套牢了,大多数股民垂头丧气,万念俱灰。此时的媒体、股评人更加悲观,大肆渲染空头市场可怕的发展趋势,为股民描绘一个又一个创新低的点位。证券营业部门口的自行车也明显减少。入场的资金和盈利的资金纷纷撤离,大有全民空仓的态势。这时就可以判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什么态势。如果运用反向投资策略,此时就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空我做多”。
例如,1996年10月到12月初,1997年2月到5月,沪深股市开始猛涨,当时几乎每人的股票账户上都赚得盘满钵溢,有人甚至提出“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的多头口号。管理层当时接连发了十几个利空政策,但是大多数股民不听,结果后来套得很惨。2001年6月14日,沪指创新高2245点后,媒体、股评人更加激动,大肆渲染多头市场的发展趋势,为股民描绘一个又一个创新高的点位,2500点,3000点……大多数股民处于多头思维中。这时如果用反向投资策略,就要“众人皆炒我走人”,不玩了。
又如:2001年7月后,股市处于下跌的高速阶段,此时严重套牢的大多数股民垂头丧气,万念俱灰。而媒体、股评人更加悲观,大肆渲染空头市场可怕的创新低的点位,有人甚至提出沪指要跌到800点、400点。资金纷纷撤离观望。这时就可以判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空头悲观态势。如果用反向投资策略指导行动,就应在适当时机入市,完全可以在2001年10月、2002年6月和2006年打一个漂亮的反弹仗和反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