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有助于战胜机构主力
投资者要按照价值投资的标准来对股票进行选择,这样,股票的数量已经不多了,更何况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手中握有大量现金,遇到股市低迷时,不到真正物有所值之时绝不轻易出手,这些都会决定买到内在价值高于股价的投资品种。机构主力需要定期接受业绩的考核,虽然它们也整天吵着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但是他们不会真正地付诸行动。相反,个人投资者是不需要人为地设置这些障碍的,他们完全可以和机构主力比耐力。
1988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里说:“我们希望能够吸引那些有远见的投资者,因为在他们买入股票后,他们抱着与我们永远同在而不是订有卖出价格的时间表的打算。我们对于有的公司的CEO,希望自己公司的股份交易量越多越好的行为,十分不理解,这意味着公司的股东组合会变来变去。比如在其他组织像学校、俱乐部、教堂等社会机构中,没有哪位主持人会希望自己的组织成员离开(然而偏偏有的营业员就是要靠着说服成员离开组织来维生。)。”
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是投资者想战胜机构主力的唯一办法。因为长期投资可以比耐性,你拖得起,机构主力可拖不起。如果要比快进快出,你未必是它们的对手。要知道,在中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是很惧怕机构主力的,有些个人投资者甚至唯机构主力马首是瞻,千方百计打听的小道消息也主要是机构主力什么时间进货、出货了,是哪家机构主力?这有点像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在股票投资中,兔子属于消息灵通、动作迅速的机构主力,而那些面广量大的个人投资者则是一只只小乌龟了。乌龟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和兔子比速度,结果不言自明;可是如果要和兔子比耐力,最终结果是不一样的。最起码,乌龟的寿命要大大长于兔子。当兔子一命呜呼之后,乌龟依然可以在那里慢慢地匍匐着前进,这就是它最大的寿命优势。
以巴菲特的一项投资为例,2002年2月21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跌到1349点时,巴菲特仍然坚持相信:“尽管股市已经跌了3年,普通股票已经大大增加了投资的吸引力,但我们仍然认为,即使值得我们产生中等兴趣的可投资股票也是寥寥无几了。”接下来,巴菲特不是逐步买入股票,而是一再坚持股票。到2003年年末时他手里拥有的现金已经高达360亿美元。
对于巴菲特来说,无论是买入股票还是卖出股票,他都有极大的耐心与机构主力进行比拼,虽然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是一家规模庞大的机构主力。拥有这样的耐心,只需要一些时间,就能在内在价值的顶部买到自己心仪的股票,然后在内在价值的底部卖出手中的股票,这个差价就已经很惊人了。
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长线投资绝不是不分青红皂白,随便抓只股票就长线投资。有些投资者认为长线投资就是在股价低时买进,然后长线持有,就一定能获利。其实,股票的质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个股的基本面没有充分的分析研究,不管个股是否具有上升潜力,随便抓只股票就长线投资,那么极有可能没有收获,甚至是负收益。
长线投资不能不闻不问。有些投资者认为长线投资就像银行存款一样,买了股票之后不闻不问,指望闭着眼发大财。这简直无异于掩耳盗铃。
长线投资要有具体的操作计划方案。这些方案的制订,有利于投资者贯彻投资思维,坚持持股信心,并最终取得长线投资的成功。但是,市场中的环境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股价涨升的趋势,及时地调整方案和目标,让方案和目标为自己服务,而不能被方案和目标束缚住手脚。
长线投资终究还是需要卖出的。投资者不要忘记长线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获利,当股价的上升势头受到阻碍,或市场的整体趋势转弱,或当上市公司的发展速度减缓,逐渐失去原有的投资价值时,投资者应当果断地调整投资组合,建仓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