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比之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
历史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他们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分享政治权力。这样,在国会中就形成了与专制王权相对立的反对派。1628年,查理一世同意了国会提出的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但却未经国会同意继续征税而违反请愿书精神。国会便号召抗税,国王解散了国会。此后10年间,广大群众与王权的矛盾与日俱增。1640年4月,国王被迫重新组织国会,标志着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到了非用武力不能解决的程度。
交战双方:英国国王军队VS英国国会军队
交战时间:1645年6月14日
双方将帅:英国国王军统帅为查理一世鲁珀特;英国国会军统帅为小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
双方投入兵力:王军约8000人;国军约1.3万人
双方使用兵器:刀剑、火枪、火炮等
交战结果:国会军大败王军
历史回放
1642年1月,英国国王密谋逮捕反对派首领,消息泄露后被迫离开伦敦,在约克城开始组织保王势力,准备以武力镇压国会反对派。
战争初期,掌握国会领导权的长老派并不愿与国王决裂,更无心推翻王权,他们消极怠战,致使国会军队节节失利。国王军队相继攻克约克郡的几大城市和布里斯托尔,然后又兵分三路进攻首都伦敦。这时王军已控制了3/5的国土。
1643年,国会军中涌现出一位杰出的将领克伦威尔,在战斗中屡克敌军。他亲自组织1.2万人的东部盟军于1644年6月收复林肯郡大部分地区,又开始围攻约克城。这样两军首次大规模会战就在约克城西北的马斯顿荒原上拉开了。鲁珀特率领的王军迅速占领了整个荒原。国会军当晚就发动进攻。克伦威尔重点布置左翼兵力,并让左翼骑兵首先冲下高地,直扑王军右翼,很快王军右翼一线二线被击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但国会军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却被王军逼得节节后退,于是克伦威尔指挥胜利的左翼骑兵从王军中路步兵的右翼后侧进行猛攻。腹背受敌的王军不敢恋战,仓皇逃跑。这一战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也使克伦威尔的部队赢得“铁骑兵”的美誉。
1645年4月,国会任命小费尔法克斯为总司令,克伦威尔为副司令兼骑兵司令,率领1.4万人进攻国王的大本营牛津。得到情报的查理一世立即调集军队阻击国会军,他共拼凑了8000余人,其中骑兵4000余人,步兵3500人。
1645年6月,国会军和国王军在纳西比附近相遇。查理一世按传统方式把兵力分为三线,第一线中间为步兵,两翼是骑兵,第二线是步兵中间夹着骑兵中队的混合军队,第三线是国王的步兵团和近卫骑兵团。国会军采用平行队列,与国王军相对应。
双方战略战术
纳西比会战中,双方均采用传统的排列布阵。但国会军却能灵活应变,采用诱敌深入、利用有利地势的策略,运用分进合击的战术,一举将敌人夹击消灭。国王军策略多变,战术死板,作战意图不统一,造成最后的惨败。
纳西比村位于哈勃勒南11公里处,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四周空旷,树木稀少,中间有一些宽岭分隔。原认为国王军会北撤的国会军开始从纳西比村向哈勃勒进军,但很快发现国王军仍继续南下。于是,克伦威尔建议费尔法克斯在南边选择较有利的地势做阵地,诱敌深入。国会军被迫开始折回南退。6月14日上午8时许,仍未发现国会军踪影的鲁珀特极不耐烦,他亲自骑马登上高坡侦察,远远看到国会军全线后退。他认为这是攻击敌人的契机,遂率领国王军放弃坚固的防御阵地,向南追击。
10时许,国王军进入宽岭地带,并向山脊攀爬。这时国会军已爬到山顶。激战开始,国会军左翼的将领中弹受伤,左翼开始混乱。国王军右翼的鲁珀特抓住时机一举将敌人左翼赶出战场并向纳西比逃去,鲁珀特带兵穷追不舍。双方中路的步兵短兵相见,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受左翼军溃败的影响,国会军混乱不堪,被国王军压得节节后退,将领也受了重伤。在这关键时刻,克伦威尔率领3600名铁骑兵冲下山坡猛攻敌人的左翼,国王军秩序大乱,纷纷逃跑。克伦威尔命三个兵团追击逃兵,其余部队左转猛攻敌人中央步兵的侧后方,后退的国会军也转身反攻。国王军阵形顿时大乱。查理一世见势不妙,率领自己的部队既不冲锋,也不救援孤立的步兵,而是向右逃跑。追击国会军左翼的鲁珀特在纳西比也被费尔法克斯的辎重纵列所击溃。
内战结束后,克伦威尔开始执政。起初,他想要通过谈判来进行新的选举,但是当谈判破裂时,他就用武力解散了残余议会(1653年4月20日)。从1653年到1658年,他以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5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信奉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3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他推行的外交政策也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重要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主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战争中创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陆军,在英国军事史上占有突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