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战争
——历时最长的屠杀游戏
历史背景
11世纪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后,通过联姻和继承,在法国占有了广阔领地。12世纪以来,法国逐渐收回被英国占领的部分地区。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领土上驱逐出去,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富庶的佛兰德曾被法国夺回,但仍与英国保持密切的联系。1328年,没有男嗣的法王查理四世去世,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外甥的身份要求法王继承权。这样围绕继承权的争夺演变成了一场百年战争。
交战双方:英国军队VS法国军队
交战时间:1337年~1453年
双方将帅:英国统帅有英王爱德华三世、英王亨利五世;法国统帅有法王腓力六世、法军总司令迪盖克兰
双方使用兵器:英国以矛、盾、弓箭、刀剑、战斧等为主;法国以矛、盾、弓箭、刀剑、战斧、炮等为主
交战结果: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负多胜少,但最终法国取得胜利。
历史回放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入侵法国。对于岛国英国来讲,制海权是入侵法国成败的关键。1340年6月,爱德华三世率领250艘战舰约1.5万人攻击斯鲁斯海里的法国舰队。法国舰队接到消息后急忙出海迎战,拥有380艘战舰和2.5万人的法国舰队向英舰队压过来。爱德华三世不敢硬碰,为诱歼敌人,英舰队开始有条不紊地佯退。见敌船要逃,法舰队急速追击,阵形开始混乱。英军舰队突然调转船头,向法军冲去。虽然数量处于劣势,但英国海军更擅长海战。他们弓箭齐发,投掷物像暴雨一样砸向敌船。英国的小船在法军舰船中来回穿梭,寻找时机破坏敌人船桨。法国舰船失去灵活性,企图逃跑,但未能逃脱英军的追击,几乎全军覆没。英国夺得了制海权,为陆上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
双方战略战术
在战争中英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用特制大弓抑制敌人的优势,步步为营,才使得英军在大部分战役中占据优势;而法军采用突袭、游击战术,赢得了最终胜利。
1346年,丧失海军的法王腓力六世大怒,他将自己精锐的重装骑兵派到前线。当时的英国以步兵为主,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骑兵。法王想让强硬的马蹄使英军粉身碎骨,号称6万余人的法国骑兵在克雷西与2万英军步兵相遇。爱德华三世命令部队放慢进攻速度,引诱敌人来攻。当两队尚有一定距离时,英军强弩手发出的箭雨齐向法国骑士飞去。原来,英军为对付身披铠甲的骑士,偷偷制造了一种秘密武器“大弓”,这种弓箭射程远,射速快,精确度高,能在较远处射穿骑士的铠甲。法军被箭雨打乱了阵脚,溃不成军。英国步兵抓住时机猛攻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身着笨重铠甲的法军陷入了被动,很快被英军击败。英军控制了陆上进攻的主动权,一举占领了法国的门户诺曼底,不久又攻占了重要港口加莱。英国的弓箭让法军吃尽了苦头,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山以南的领土都为英国人所有。
为抵抗英国的侵略,夺回丧失的土地,法王查理五世改编军队,整顿税制,还任命迪盖克兰担任总司令。迪盖克兰指挥法军避开英军的锋芒,采用消耗、突袭和游击战术,发挥新组建的步兵、野战炮兵、新舰队的威力,使英军节节败退,陷入困境。法国趁势夺回大片领土,并恢复了骑兵。
重要意义
英法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它也使英国放弃了谋求大陆的企图,走向海洋扩张的道路。
可是,法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剧,贵族争权夺利,农民起义不断。刚登上英国王位的亨利五世乘机重燃战火,不久法国的半壁江山又沦入英军手中。英军继续向南推进,开始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要塞奥尔良。法国贵族没有一个敢去解围。
农民出身的少女贞德经过一番波折,成为解救奥尔良的统帅。她以神遣的救国天使名分,手持一把剑和一面旗帜带领法军冲进英军营中。她身先士卒,把旗帜高高举起。贞德的勇气鼓舞着法军,他们顽强拼杀,一次次击败英军的进攻。为攻下英军最后一个堡垒,贞德高举旗帜第一个爬上云梯,但不幸被箭射中而掉落下来。但她顽强地站起来,又冲了上去。守城的士兵出城支援,一举击溃英军。被围困长达7个月之久的奥尔良城得救了,贞德成为法军的灵魂。战争开始向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1453年法军夺回了所有被攻占的地区,英国被迫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