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战争
——恺撒战术大演练
历史背景
高卢位于当时罗马共和国北部的大片地区,包括今天法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德国以及荷兰和瑞士的一部分。罗马与高卢的冲突由来已久,罗马人始终把高卢作为自己的威胁,只不过罗马因为长期陷于布匿战争和东方的战事,而无暇顾及高卢地区。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希腊,摧毁了非洲的迦太基,扫平了马其顿,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已经成为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霸主。恺撒看中高卢总督这一肥缺,决定执政官任满后前去高卢。他要以高卢行省为基地,开疆拓土,招兵买马,增加实力与威信,为夺取更大权力准备条件。
交战双方:罗马军队VS高卢军队
交战时间:公元前58年~公元前51年
双方将帅:罗马统帅是恺撒,高卢统帅是韦辛格托里克斯
双方投入兵力:罗马大军10个军团;高卢联军25万人
双方使用兵器:矛、盾、标枪、弓箭等
交战结果:罗马军队最终征服高卢
历史回放
公元前58年,罗马杰出的政治、军事和文学家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他为壮大自己的实力,战胜自己的对手进而确立独裁统治,先后对高卢发动了8次军事远征。
高卢由赫尔维提亚、比尔格和凯尔特三个部落组成,虽然部落之间并不团结,却都对罗马的扩张很反感。于是纷纷采取行动,与罗马人进行对抗。首先是赫尔维提亚人,为扩张势力,36.5万军民混杂在一起,向罗纳河沿岸迁移。恺撒得知消息后,急令一个军团阻止赫尔维提亚人的行动。但由于人数相差悬殊,罗马人无法阻止赫尔维提亚人的前进。于是,恺撒命令副将率军牵制敌人,自己则调集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的侧翼及身后。在毕布拉克德附近,与赫尔维提亚人展开激战。罗马军的弓箭、标枪让赫尔维提亚人猝不及防,只好投降返回原地。
制服了赫尔维提亚人后,恺撒又带军在莱茵河附近与日耳曼人展开激战,不但解除了英勇善战的20万日耳曼人对自己的威胁,还顺势征服了东北部的高卢部落和比尔格人。
恺撒大军虽然节节胜利,但是他对战败国采取的血腥屠杀和贪婪的洗劫,激起了高卢人的反抗。公元前53年,阿费尔尼人的青年族长韦辛格托里克斯联合其他部落,在高卢中部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抗罗马入侵和暴政的起义。韦辛格托里克斯趁恺撒不在高卢之机,率领25万起义大军向罗马人发动攻击。为了不让罗马军得到一丝供给,起义军实行了“焦士”政策,将所到之处的粮草一律烧光。同时,起义军还切断了恺撒与罗马军联系的渠道。
恺撒获胜的原因
第一,罗马军队在人员和技术装备上占有优势。
第二,正确的战略战术和谋略计策。恺撒采取积极进取、果敢行动、歼敌有生力量的战略。具体表现为:
善于周密侦察敌情和地形,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方式;
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并迅速构筑工事;
长于快速移动兵力、实施突然打击,一旦击溃敌人则定要跟踪追击,务求全歼敌人而取胜。
为了孤立、分化敌人,采取外交手段,运用谋略和计策分化瓦解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意志不统一的众多部落。
恺撒只好翻过冰封雪冻的阿尔卑斯山,回到军营。恺撒的归来,使罗马人军心振奋,也使起义军感到惊奇,并开始军心动摇。恺撒抓住这一良机,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一举将顽强抵抗的韦辛格托里克斯包围在阿莱西亚城。
建造在山顶上的阿莱西亚城,地势原本就险峻,再加上高卢人在城墙前方挖了壕堑,筑了2米高的护墙,恺撒不敢强攻,只好采取围困、封锁的战略。他派兵筑建封锁工事,并在工事前挖了许多陷阱,在陷阱后面挖了间隔100米的三道壕沟。又在中间的壕沟后面筑建起一道壁垒,让军队防守在壁垒间。
双方对峙了30余天后,阿莱西亚城内闹起了饥荒。与其等死,不如一战,韦辛格托里克斯决定率军突围。就在这时,城外的起义军赶来救援,这更坚定了韦辛格托里克斯突围的决心。可是,罗马人的防御工事却使援军无法接近阿莱西亚城。城内起义军用柴草泥土填平壕沟后,好不容易杀到罗马人的壁垒前,却遭到了从侧翼绕到后方的罗马军队的攻击。高卢人腹背受敌,军心大乱,最后全军溃败,韦辛格托里克斯被俘。
到公元前51年,恺撒彻底镇压了高卢部落的多次起义。
重要意义
高卢战争大大加强和壮大了恺撒的实力和权威,为建立独裁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恺撒的战术大演练也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军事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