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岐伯”
——《黄帝内经》的两大主角
读过《黄帝内经》的人,对黄帝和岐伯二人肯定不陌生,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二人问答的体裁形式写成的。在黄帝和岐伯二人的一问一答中,将古人养生的方法和道理一一道了出来。《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因此后人也常以“岐黄”代替中医学。那么,历史上的黄帝和岐伯究竟是谁呢?
1.黄帝其人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录的第一个帝就是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可以说,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祖宗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黄帝族,即因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黄帝族和住在姜水(今陕西宝鸡市清姜河)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来,在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于是,黄帝也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始祖。
在《黄帝内经》中,对黄帝是这样描述的:“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意思是说,黄帝一生下来就很神灵,就跟一般人不一样。在他刚生下来没有多久就能够说话,在他幼小的时候做事情就非常迅速、果断;长大成人了,二十几岁,非常厚道而且绝对地聪明;等到他活到100岁,“成而登天”,变成神仙骑上一条龙就飞上天了。当然,有人对这句还有另外一番解释,认为是将黄帝的一生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对应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无论如何,让我们对这位远古的祖先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可能带有夸张的成分。
事实上,黄帝不只是中国人的祖先,也是东方黄色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的一切文化、科学、宗教、哲学,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易·系辞》《世本·作篇》等各种文献都声称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属于生产技术方面的,有穿井、作杵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有制衣裳、旃冕等;精神文化方面则有作甲子、占日月、算数、造律吕、笙竽、医药、文字等。当然,其中有不少是黄帝以后的发明创造,但也反映了黄帝族获得的辉煌成就。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后人才把《黄帝内经》冠以黄帝之名。
2.岐伯其人
关于岐伯,史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将其看作传说中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和黄帝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不过,从可查阅的诸多资料来看,多数人认为岐伯确有其人,而且同黄帝的关系密切。
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市人。如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据说,岐伯曾随中南子学医。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中南子在场,他向黄帝推举了岐伯。后来黄帝前去拜访岐伯,不管是论医还是问政,岐伯都能对答如流,于是便被黄帝封为重臣。
后来,黄帝让岐伯主方药,并且同他还谈医论道。黄帝提出疑问,岐伯进行回答,两年的时间,岐伯回答了黄帝提出来的1080个问题,黄帝便封他为“天师”。“天师”的名号,一是说明岐伯能够修养天真,先知先觉,精通道。上古之人对于道是非常重视的,岐伯因为传道而设教,故有此尊称。
另外,在史籍《晋书·皇甫谧传》中记载了皇甫谧一句话,他说:“黄帝创制于九经,岐伯剖腹以蠲肠。”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也记载:“黄帝命岐伯作镯铙、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根据这些史载说明,上古时期确有岐伯这个人,他是黄帝的大臣,也是一名著名的医学家。岐伯尝味百草,主管医药,掌握经方,擅长外科,能做剖腹手术。还有传说认为,岐伯用医理辅助黄帝,打败了炎帝,消灭了蚩尤。由于岐伯和黄帝的智慧与合作,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