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生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我们知道可粗略地分为生、长、壮、老、已几大阶段,这五个阶段说明生命是有限的。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记载,《灵素·天年篇》也指出“人之寿百岁而死”。另外《老子》中还曾记述“人之大限,以百二十为限”,这些文字记载都说明古时的人们认为寿命的限度在100~120岁,就现实情况来看这一寿限也是比较符合的。

人的生命需要经历出生、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寿命正是人在这些阶段中的生存时间,通常用年龄来衡量。如果说人的寿命是在100~120岁,可为什么实际生活中能活到百岁的人如此少见?

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都存在着疑惑。在农村里生活过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回忆,在小的时候,似乎不管在哪个村子里,都会看到年逾古稀的老人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他们精神矍铄,身体很好,尽管当时的医疗卫生和饮食条件并不好。反观现在,医疗卫生和饮食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可是村中却很少出现那么多健康老人村头“聚会”的情形了,而且老年人得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按照这样的分析来看,似乎人类寿命长短,并不取决于饮食、医疗、卫生等条件,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人寿命的长短?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身上的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决定着人的寿命。我们体内的五脏也有自己不同的阳气,其中,肾的阳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人的肾阳都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肾阳可供人体使用一百年左右,这也是人的自然寿命。

肾阳是逐渐发育的,是一个从弱到强,又从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对于这一过程,《黄帝内经》中有相关的论述,《灵枢·天年》中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部分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相关解释,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所说的五脏之气,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阳气。肾的阳气是五脏之气工作的动力,所以,五脏之气的盛衰规律,其实也反映了体内肾阳的变化规律。在《素问·上古通天论》中,还有关于肾阳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也就是女七男八的规律,在这里我们不再做过多的解释。

当人处于儿童时期时,身体的发育最快,肾阳在此时也是逐渐变强的时候。等到了成年,人体发育完全后,肾阳也达到了一生中最强盛的时期。成年之后,肾阳就会逐渐变弱,人也会步入老年,最后,肾阳衰竭,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在中医理论中,肾阳决定着寿命的长短。

既然肾阳的有无,主宰着人的寿命,决定了人的生死,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肾阳的减少,或者说让肾阳衰减得慢一些,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令人失望的是,目前我们并没有办法让肾阳永远保持强盛,原因在于肾阳是能量的聚集,当它达到最大值之后,自然会逐渐衰减。这就好比太阳在早晨升起,地面上的温度开始上升,到了中午,热量达到最大值,然后过了中午,热量逐渐降低,最后太阳落山了,温度也随之到了最低值。不过,尽管我们无法让肾阳永远保持在“年轻”的姿态,但是却可以减缓它衰减的速度,从而实现延年益寿。

大家知道,僧侣中高寿者有很多,他们为何能如此高寿呢?僧侣大多不娶妻室,根据中医的理论,“肾精”少泄能够防止早衰。《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肾为五脏之本,养生之道须重养肾。肾阳足,则纳气大,才能健身益寿。所以,僧侣的寿命相对较长。另外,僧侣平时都会坐禅、念经,这也是他们一天中的主要工作,这样的生活可以让人达到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境界,静而不动的生活方式,本身就会让阳气消耗得慢,再加上僧侣的心态较好,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了。

当然,僧侣长寿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饮食、居住环境等,在此,我们主要针对的是肾阳衰减来进行讨论。通过僧侣长寿的例子可以看出,清心寡欲者往往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