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会绕弯子,少碰钉子
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英国)利德尔·哈特
巧用暗示,拒绝也不得罪人
众所周知,“不”字是很难说出口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拒绝别人。许多人都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其实通过暗示来说“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这种暗示既可以是语言的暗示,也可以是身体动作的暗示。
美国出版家赫斯脱在旧金山办第一张报纸时,著名漫画大师纳斯特为该报创作了一幅漫画,内容是唤起公众来迫使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栏杆,防止意外伤人。然而,纳斯特的这幅漫画完全是失败之作。发表这幅漫画,有损报纸质量。但不刊这幅画,怎么向纳斯特交代呢?
当天晚上,赫斯脱邀请纳斯特共进晚餐,先对这幅漫画大加赞赏,然后一边喝酒,一边唠叨不休地自言自语:“唉,这里的电车已经伤了好多孩子,多可怜的孩子,这些电车、这些司机简直不像话……这些司机真像魔鬼,瞪着大眼睛,专门搜索着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见到孩子们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听到这里,纳斯特从坐椅上弹跳起来,大声喊道:“我的上帝,赫斯脱先生,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画!我原来寄给你的那幅漫画,请扔入纸篓。”
故事中,聪明的赫斯脱,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暗示纳斯特的漫画不能发表,让纳斯特欣然地接受了意见。
另外,通过身体动作也可以把自己拒绝的意图传递给对方。
某天,为了配合下午的访问行程,小王想把甲公司的访问在中午以前结束,然后依计划,下午第一个目标要到乙公司拜访。但是,甲公司的科长提出了邀请:“你看到中午了,一起吃中饭吧?”
小王与甲公司这位科长平常交情不错,又是非常重要的客户,不能轻易地拒绝。但是,和这位爱聊天的科长一起吃中饭,最快也要磨蹭到下午一点才能走。小王怎样才能不伤和气地拒绝呢?
答案就是在对方表示“要不要一起吃饭”之前,小王就不经意地用身体语言表示出匆忙的样子,如说话语速加快或自然地看看表等。
如何用身体动作巧妙拒绝
动作暗示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拒绝方式,但也要记住:暗示的时候千万不要提早露出坐立不安的神情,免得让人怀疑你合作的诚心。
毫不夸张地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若想人际关系顺畅,一定要学会一套巧妙的暗示拒绝法,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不”的意思,把正事办妥,并且做到不伤和气。
放枚“糖衣炮弹”,批评奏效不伤人
为人父母的朋友都知道,小孩很怕苦,所以吃药片的时候,加点儿糖水一起送入孩子口中,他们便会愿意服用。
与之类似,我们在批评别人时,实话实说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恨。如果我们给自己的批评语言裹上一层“糖衣”,那么,对方就会在享受甜蜜的同时欣然接受批评了。
战国时期,晏婴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了心,众人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
这时,相国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十分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
如何委婉指出别人的错误
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听晏婴痛斥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君,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听晏婴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开始还连连点头咧着嘴笑。当晏婴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他张开的嘴却定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也一阵红一阵白。晏婴又吆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道:“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裹着糖衣”的委婉批评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这样的场合中,一方面,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放弃;但另一方面,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所以,这就需要首先承认对方的实力、地位、权威,甚至他的主张,然后突然插入你的话锋,你的话虽委婉动听,但实际上却是对对手彻底地否定。
总之,批评他人之时,如果语气委婉,被批评者就会容易接受。因为对方认为你的委婉是给了自己“面子”,感激之余,就会积极地改正。反之,如果批评者语气生硬,对方就会认为你伤了他的“自尊”,而心生反感,这样就不会达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
近话远说,迂回入题正切题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果把话说得太直、太透,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或者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意思又不能不表达。这时,如果采用“借他人之言,传我腹中之事”的方法,借用一个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说出,便可以弱化对方的不满和对我方的不利影响。
在语言策略上,这种方法被称为近话远说。运用此法,能够人为地拉开话题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带。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就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在对方亮明态度之前,谁都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
杨虎城手下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他。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杨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而张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就借了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谋他策。
说话转个弯儿,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了条后路。对于不宜直言的问题,绕个弯儿说话,有时会让自己化险为夷。下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技不佳,但画画的兴致很高。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还每画完一幅画,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轻则挨打,重则流放他乡。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画,悬挂在厅堂,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
县官得意地说:“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老爷,我有点儿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此,怕什么?”
那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那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那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天老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那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那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那人:“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那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那人:“老鼠最怕它!”那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故事中,被点名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接二连三地抬出第三方,绕着弯说话。让县官在众人面前保住了脸面,又让自己避免了一场灾难。
人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言的高手,即使遇到棘手的话题,也能够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如近话远说,来避免恶语伤人,从而有效地保全自身。
如何施以巧言,挽回失误
在交际圈中,当你遇到和他人之间的不愉快,尤其是因为自身原因引起的不愉快时,千万不要刻意回避,要鼓起勇气,迂回地去“补牢”,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