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金榜题名
衣衫一层层剥落,露出雪白色的里衣。
官差粗糙的手掌在少年挺拔的身子上下检查着,官差能够清晰感受到少年身子的柔软,也能感受到周围那些杀人的眼光。
众人以为官差是享受的,但对于官差来说并不是一种享受,反而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因为即便没有抬头,他也能感受到谢宴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缕缕冷气。官差检查谢宴时双手都是在不自觉的颤抖着,眼神也不敢乱看,异常认真严肃的检查完了谢宴。
结束时官差擦了擦那根本不存在的冷汗,努力的平复着心跳。
进入考场之前,谢宴不禁回头看一眼。只见学子皆是儒袖青衫,宽大的袖袍随风而动,越发显得众学子风姿绰约。
一张张或是青涩或是苍老的面孔上都是对于未来的期望,那种渴望的目光让谢宴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时代对于读书的期盼,犹如干田遇上了冷泉。
重重叠叠的人影,当真是应了那句。
纷纷衿佩止时文,竞巧趋新做日程。
一试奔驰天下士,三年冷暖世间情。
这背后的努力和心酸又有谁能知道呢?
这一次省试除了笔墨纸砚之外,不允许携带任何东西,就连水也不行。
这次谢宴对面的考生换了一个人,不再是之前的那位考生,反而是那位有着洁癖的考生。
考试一开始那位就急忙将自己的桌子椅子等等擦拭的异常干净,但是却用的是考试的宣纸!因为省试什么也不能带,那位又不愿用自己的衣袖只能如此。
不过用了考试用的宣纸,也不知道这位接下来考试够不够用。谢宴清楚的听到了他身旁一位学子的嘟囔声,“这次省试竟然还遇上了一个傻子。”
或许有的人就是如此,将一些生活习惯视作比前程更为重要的事。
这次张元亲自在考场中来回的巡视着,但是目光却忍不住看向了谢宴,只因为谢宴实在是太过突出了。
州试第一的荣耀加身不说,这书写的姿态也是令人赏心悦目。
这次省试特意加入了以往不曾考过的有关于律法的内容,许多考生不仅没有准备,甚至可以说是根本就不了解。
在场诸人无不是埋头苦思就是抓耳挠腮,只有谢宴一人淡定从容,手执墨色狼毫笔,一笔一划间自成风韵。
身旁学子急促的翻纸声,反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伴奏。谢宴也没有觉得心烦,仍旧思路清晰,走笔游龙。
期间一名考生作弊,私自夹带被发现了,当场被官差拖了出去。那名考生还想着说些什么,但是官差根本不给考生机会,直接拿了一块不知道哪里来的碎布塞到考生嘴里,让这名考生说不出话。
众人甚至能够感觉到那名考生目光中绝望和窒息,瞬间整个考场呼吸都轻了一分,一片寂静无声。
临近午时,许多考生都开始感到了口渴,但是因为什么也不能带进考场,甚至连水也不行。于是没有水的众人只能强撑着。
很快便有人撑不住了,直接晕了过去,接着便被两名官差抬了出去。
有些考生实在是忍不住便将砚台上的墨汁当做水给喝了,这一幕当真是令人感到震惊。
考生的嘴上一片黑乎乎的不说,就是这墨汁的滋味也一点都不好受,喝了比没喝更让人难受。
谢宴就看到自己斜对面的一名考生喝了墨汁。关键是对方喝了一口还不够又开始研墨,紧接着又是一口的墨汁,这次连鼻子都是黑乎乎的一片了。
谢宴身旁的那位考生大概是个传统的儒生,因为对方明明已经渴的喉咙沙哑了,还哑着嗓子说了一句“有辱斯文!”
谢宴也是渴的不行,但还是能坚持。因为谢宴已经答完了试题,现在坐着休息不动,减少脑力和手的劳动,勉强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口渴。
很快即将到哺食(下午四点)的时候,谢宴听到一阵急促的步伐声,抬头便看到对面的那位有着洁癖的考生被抬了出去。原来这人渴的不行了却硬是不愿喝墨汁,强撑着答题。这不,一下没撑住便渴晕了。
不过这时已经是哺食时刻,官差们也送来了饭食和清水。只能说对方太惨,就差一点便能撑过去了。
身旁的那位考生再次说了今天的第二句话,“迂腐!”
仍旧是嘲讽,不过这嘲讽的究竟是谁就不知道了。
这次省试放榜之时谢宴并没有前去,反而是从放榜后的不过短短一炷香时间内看到了一份民间小报,小报上点出了这次科考的第一名正是谢宴,甚至还附上了谢宴的人物小像。
虽说画的一般但还是画出了几分谢宴的神韵,就连谢宴也不得不承认一看到这幅小像便能知道是他自己。
回到客栈金花帖子也已经送到了,这是类似于现代的录取通知书一样的东西。
金花帖子长五寸,宽二寸半,其上“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
谢宴的帖子还被民间小报大肆赞扬了一番,称其乃省试第一贴。而谢宴则被称为省试第一人。
消息传回谢家村自是一番热闹庆祝不提。谢宴凭借出色的科考成绩得到了张元的青睐,对方愿意收谢宴为徒,为谢宴进京科考出钱和辅导谢宴。
谢宴拒绝了对方,因为不仅是谢宴不想欠下这个人情,更多的是谢宴自己完全有能力在殿试中考中前三甲。
时间在紧张的备考和风尘仆仆的赶路中渡过,转眼便是殿试的日子。
“前些日子那些大人榜下抓婿不知李兄可有被哪位大人给抓走了?”话语中带着调笑。
“王兄想多了,在下不过一区区省试第十名而已,哪位大人能看上在下。”名唤李兄之人嘴上说着谦虚的话,脸上却是笑意满满,可见是被榜下抓婿了。
“唉~李兄过谦了。”
“清朝不许人心坏,举子安知天爵荣。所用是人行是学,不知何日可升平。”一名学子摇头晃脑背诵着诗句。
“你这是王柏的《科举》,背诵这诗你是何意?”王兄不满的问道。
“自然是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如今狄戎入侵我们这些举子又能如何呢?”说罢哈哈哈大笑,直言自己说的是胡话,让众人当做笑话一听便是。
这么一个小插曲并没有人注意,当做耳旁风一般,风过了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