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起步较晚,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把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等技术学科作为重点,相继筹建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机构。1958年组装调试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1959年研制成功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4机),1960年研制成功第一台自己设计的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07机)。其中,104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0000次,主存为2048B(2KB)。
1964年,我国开始推出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如109机、108机及320机等,其运算速度为每秒10万次~20万次。
1971年,研制成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如150机。1974年后,DJS-130晶体管计算机小批量生产。1982年,采用大、中规模集成电路研制成16位的DJS-150机。
1983年,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推出向量运算速度达1亿次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1992年,向量运算达到10亿次的银河Ⅱ投入运行。1997年,银河Ⅲ投入运行,速度为每秒130亿次,内存容量为9.15GB。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论是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还是微型计算机,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作为代表国家综合实力象征的巨型计算机领域,我国已经处在世界的前列。据统计,在2016年6月20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排在榜首的是由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9.3亿亿次。“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TOP500组织在一份声明中写道:“中国在国际TOP500组织第47期榜单上保持第一名的位置,凭借的是一个完全基于中国设计、制造处理器而打造的新系统。”
排名第二的也是我国的计算机,是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见图1-5),而在此前的3年中,“天河二号”一直处在该榜单首位,其浮点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386亿亿次。这次500强榜单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是,美国入围的超级计算机总数量首次被中国超越。中国现在入榜的超级计算机数量达到167台,美国则是165台。
图1-5 天河二号计算机
目前,国际超算界已经把下一个速度峰值锁定为E级,即百亿亿次。从速度上说,百亿亿次相当于现在最快计算机的10倍;在计算密度、通信速率、功率、能耗等方面,更是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据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透露,“神威·太湖之光”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以“神威”“曙光”“天河”等系列超级计算机为龙头开展研制,有望在2020年左右推出首台国产百亿亿级次超级计算机。
在软件方面,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1992年,我国的软件产业销售额仅为43亿元,而到了2016年,我国软件行业实现收入4.9万亿元,拥有软件企业4万多个,从业人员570多万人。软件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0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这为发展软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多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软件行业相关产业促进政策不断细化,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逐步加强,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优秀的国产应用软件在办公自动化、财税、金融电子化建设等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方面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软件行业将会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的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