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工作协调艺术(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3 消除对列车调度员不信赖的心理

在机车乘务员的心理调查材料中表明,列车调度员存在阶段计划兑现率需要提高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列车调度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例如:列车调度员在机车乘务员出勤时,在不清楚中间站的作业车是否装车完毕等情况下,就提前告诉机车乘务员,将有许多站有挂车作业。但实际情况与原来列车调度员安排的原定计划大相径庭,兑现率不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对这位调度员说话不算数的概念,因为列车调度员与机车乘务员讲的话“水分太大”,造成机车乘务员的反感,只会产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不良效应。

有时产生对列车调度员说话不算数的印象,是因为新上岗的列车调度员业务能力较薄弱造成的。由于工作经验不足,铺画的列车运行计划质量不高,机车乘务员联系的作业计划情况,与执行计划误差较大。

二是客观的外部情况影响所致。由于天气、汽车转运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装卸车作业完毕时间预计与实际不符,造成车站值班员汇报摘挂列车预计作业和实际作业时间不符。这样,原本列车调度员与机车乘务员商议的在该区段的旅行和作业时间不能兑现。列车运行计划的不兑现,很有可能造成机车乘务员失去对列车调度员的信任。

由于新上岗的列车调度员与下属工种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十分融洽和相互信任的关系,稍有一点不兑现,就会发生说话不算数的现象。比如,为了保证卸车任务的完成,组织某次列车抓紧到卸车站,列车调度员用调度电话向机车乘务员交代一番后,机车乘务员也想信心十足地配合,但由于列车运行的突然变化,或因其他方面配合不协调等原因,没能兑现与列车调度员原来合计的一路通过到达该站的承诺,对机车乘务员来说,自然就留下了列车调度员说话不算数的不良印象。

通过调查材料表明,客观因素造成说话不算数的情况较多,但机车乘务员反感最大的有以下几项:

原来商议某站挂车却不挂了;原来商议某站车已经卸空或装好,但实际上没有卸空和装好;原来交代一路通过,结果一开车就停下;原来喊着抓紧开车,一会就变更不让开;原来合计只有一站作业,干了三站还没干完等,不一一赘述。

上述多种情况,虽然大多原因是客观情况变化造成的,但机车乘务员并不十分清楚行车工作中细节的变化,就形成了列车调度员说话不算数的现象,列车调度员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一一说明。说话不算话的情形形成以后,就很难使乘务员信赖你。

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呢?首先列车调度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铺画出兑现率较高的三四小时列车运行阶段计划,在行车指挥工作中不但自己胸有成竹,也能使执行者信心百倍。这样执行起来兑现率高,执行者也会心情舒畅,讲出来的话也就会掷地有声地产生良好效果。

在执行列车运行计划的过程中,要基本保证兑现自己承诺的工作方案,久而久之,列车调度员就会成为业务能力强、三四小时列车运行阶段计划兑现率高、说话算数的优秀列车调度员。

铁路行车工作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某一个环节稍有变化,就有影响部分或全局的可能性。所以,在列车调度员“说话不算数的时候”,机车乘务员不要一味地埋怨列车调度员,要多考虑一些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客观情况,明确也不是列车调度员有意造成的。这样,自己的心理就会平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