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国家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中国产业供应链战略

第一节 中国产业供应链概况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中国的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让位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左右。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第二产业逐步上升至42%~50%的区间。第三产业也有较快发展,2015年占整个经济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虽然经历了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但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过高,第三产业内部房地产比重过高,除房地产之外的金融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此外,除了通过三次产业分类法分析第一、二、三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分析与国民经济发展。

一、中国产业供应链与经济结构转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当我们享有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成果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种依靠能源与资本的高投入并导致了严重的不平衡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的传统工业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转型。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形成新型竞争关系、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形成新的产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战略通过产业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主要可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手段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将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进行产业融合,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行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6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产业供应链微笑曲线

随着分工的深化,一个企业或经济组织难以“一体化”地创造价值,而只能专业化于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一个产业也难以“一体化”地创造价值,而只能专业化于其产业本身;一个国家也难以“一体化”地创造价值,而只能专业化于价值链的某一环节。由此,国际分工的深化产生了全球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中,价值创造活动不再局限于微观的企业组织,而是扩展至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整个产业链条的附加价值是向上弯曲的曲线。如果将“流通”理解为有关商品或服务的采购和销售活动,那么可以将全球产业链简化为研发、生产和流通三个主要的阶段或环节,如图2-2-1所示。

图2-2-1 基于产业供应链环节附加值的微笑曲线

这三个阶段或环节都是价值创造的必要阶段,都在创造价值。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在既有的分工与竞争体系下,上述各个阶段的价值创造能力或价值贡献额往往是不同的,形成了两头高、中间低的价值链,即产业供应链“微笑曲线”。产业供应链“微笑曲线”看似简单,却能揭示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深刻的经济组织变化。

(一)产业供应链环节中,生产制造收益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获得产品生产或制造的知识与能力变得相对容易,从而降低了商品制造或加工环节的相对难度,降低了产品生产或制造环节的“稀缺性”。由于不够“稀缺”,因而必然“廉价”,这就是生产环节为什么处于“微笑曲线”最低端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国际分工体系下,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缺乏“研发”与“流通”能力,那么就只能被迫接受相对“廉价”的价值创造环节或阶段。

(二)产业供应链环节中,生产制造风险大

在富士康公司参与的产业链中,高端的研发、流通环节处于其他企业的控制中,也就是说,富士康公司处于“两头在外”的中间(生产)阶段。这也是出口导向的中国制造业整体的现状。有报告指出,在中国28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外资在21个行业中拥有多数的资产控制权。在开放的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外资控制度已经达到近70%的水平。“两头在外”暗藏着巨大的风险。首先,微薄利润难以承受环境波动,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其次,市场需求信息被高端环节控制,低端生产不得不依赖于大型采购商发出的订单,而大型采购商对低端制造区位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有可能将订单转移。因此,“两头在外”将我国产业置于高度不安全的风险地带,一旦世界市场或各国经济发生变化,极易遭受致命打击。

(三)产业供应链环节中,生产制造牺牲多

“两头在外”不仅收益少,风险大,而且还要承受整个产业链的绝大部分成本或负效应。一方面,低端生产制造对工人的不公正待遇越来越受关注。另一方面,低端制造在微利、高风险中承受着不对称的资源环境压力。高端研发、流通环节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优势是建立在低端制造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发达国家通过掌控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跨国企业,将资源环境压力转嫁给了处于低端生产制造的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低端生产制造是一种收益少、风险大、牺牲多的发展方式,国内外学者称之为“悲惨式增长”或“贫困化增长”。“中国制造”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就业和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显然都与这种贫困化增长密切相关。

三、基于微笑曲线的中国产业供应链升级

根据产业供应链微笑曲线分析结论,产业供应链生产制造等低端环节收益少、风险大并且牺牲多。企业在追逐价值过程中,必然向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两端转移,产业在追逐价值过程中,必然向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升级,如图2-2-2所示。

图2-2-2 基于微笑曲线的产业供应链升级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指出:升级就是提高毛利润,增加销售额;提升生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产业或企业转型升级反映在微笑曲线上,就是向曲线高附加值两端转型,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升级。对产业供应链而言,从宏观层面分析,产业升级就是当资本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从中观层面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就是制造商成功地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更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一种经济角色转移的过程。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功能升级等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研发端转移,也可以通过创立品牌、整合营销渠道、提高服务水平等向微笑曲线高附加值的流通端转移。

中国产业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状态,这不是对“选择”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声讨与批判。事实上,这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经济增长方式,并非是我们的“主动选择”,而是在既有国际分工体系与国际竞争格局下的“被动选择”,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竞争战略,也是一种不如此就无以快速增长的发展道路。但是,经过40年的快速增长,这种竞争战略将付出越来越大的成本与代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将逐渐丧失,低成本外向型发展战略正在遭遇国际经济、政治等的多维“抵抗”,国内资源与环境压力将难以承受。这一切都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从微笑曲线可以看出,低端制造有两条升级路径:一是向产品研发和流通两端转移;二是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升级。

然而,中国是否具备了全面攀升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基本条件,是否一定要追求产业链高端?应该说,沿着“微笑曲线”攀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的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远行,需要培育高端要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端要素,尤其是创新型高端要素供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大量关键和核心技术依然严重依赖进口,高端技术人才还严重不足。从国家层面来看,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和创新要素还有待向企业集聚,技术进步和创新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因此,总体而言,中国本土企业和产业全面沿着“微笑曲线”而向两侧高端攀升,还要结合企业或产业实际。考虑到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以及劳动力素质级差所形成的特有二元结构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大量的劳动力还难以与其他高端要素进行匹配而进入中高端行业。应该指出的是,即便是在所谓“微笑曲线”低端,只要能够做实做专,同样也能成为价值链中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总而言之,加工和生产制造低端也有高附加值部分,高附加值新兴产业链也有低附加值环节,企业或产业应立足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