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1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
经济学既有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又有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其中实证分析占重要地位。实证分析法就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如实地描述经济行为并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实证分析法只限于对能证实的观点进行分析。通常把实证的观点表述为“如果A,那么就B”。例如,如果政府对消费者征收10%的消费税,消费者的商品消费量就会下降5%。这是一个实际的“如果A,那么就B”的问题,这种观点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2.规范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当经济学家不使用客观的实证方法,而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来阐述经济问题时,就是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者经济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例如,一位动物权利保护者说“人们都不应该购买皮大衣”,这就从他的价值标准提出了“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或者一位经济学家说“我们应该看到,每个想要工作的下岗职工都需要一份工作”,而另外一位经济学家说“提高企业活力将比解决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更重要”,这些语言都属于规范分析。
1.3.2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
均衡(equilibrium)是物理学的概念,指的是物体由于所受各方向外力正好相互抵消而处于静止状态。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等)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例如,如果一种产品市场达到均衡,那么在目前的价格下,买方和卖方的决策应该是相容的,即买方愿买的数量恰好等于卖方愿卖的数量,此时,买方和卖方均认为若改变这个数量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因此,在外界条件(如相似产品的价格、原材料成本)改变之前,价格和数量静止不变,达到均衡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equilibrium analysis)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由于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均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均衡分析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和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1)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是分析某一时期,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如果假定某一市场对其他所有市场不发生重大影响,其他市场也不对要考察的这个市场有反馈作用,而只单独考察一定时间的这个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达到均衡的分析情况,就是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或“在既定条件下”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经济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和价值。
(2)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即所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社会经济系统中,各个市场的商品之间,与商品供给相关的各生产者之间,与商品需求相关的各消费者之间的各种经济变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关系。当这些经济变量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没有变动的趋势时,这种均势状态就是一般均衡。在达到一般均衡条件下,各个市场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是相等的;各个生产者在既定技术条件下,获得最大利润;各个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最大满足。
2.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是现代经济学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边际数量分析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动规律。在均衡状态下,经济主体的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最优是如何达到的呢?在经济学上是通过边际考虑(marginal thinking)来实现的。“边际”是指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微分的含义,例如,在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到的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利润等概念。经济学家在边际考虑时总是遵循这样的边际原则:当某项经济活动(如生产、消费)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人们就会扩大这种活动;反之,就会减少这种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种经济活动状态才处于最优状态,即达到了均衡。
1.3.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还可以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是指不考虑时间变化的分析,或者说是在时间变化不发生太大作用时使用的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利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2.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显然,比较静态分析只是对个别经济现象一次变动的前后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同样也不分析变动过程本身。简而言之,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经济现象一次变动后,均衡位置及经济变量变动的前后状态进行比较。在微观经济学中,无论是分析个别商品的供求平衡,还是个别厂商的价格和生产均衡状态,大都采用以上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引入了时间因素。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是对现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每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具体地说,动态分析将着重研究那些在静态分析中通常假定不变的因素在时间发生变化时,将如何影响一个经济体系的变动。动态分析要求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必须被明确表示出来,并且认为某些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值受前一时点有关变量数值的影响,这就需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虑有关变量在各个时期的变动情况。在微观经济学中,蛛网理论就是一个动态分析的例证,而在宏观经济学中,动态分析常常用来研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