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笑话小男孩选择独自跳伞
心理就像一个过滤器,它会自动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信念的证据,留下那些能证明我们已有信念的证据。
“没看出来,他居然是这样的人!”也许你曾经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很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发现事实是这样的。
心理学家对类似的现象做过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就倾向于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事实。这揭示了一个很深刻的心理认知问题:我们总是倾向于证实已有观点。这被心理学家称为证实偏差。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曾在节目中采访过一名立志要当飞机驾驶员的小男孩。他问小男孩:“如果在太平洋上,你的飞机引擎突然熄火了,你会怎样?”“我会让每个人都绑好安全带,然后我会跳伞出去……”小男孩的话音未落,台下观众一阵哄笑。
孩子听到笑声,委屈地哭了。林克莱特继续问道:“为什么?”小男孩带着哭腔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会回来救他们的。”这时现场安静下来,或许大家是因为没有倾听完毕就大笑而感到抱歉,也为小男孩的回答而感到震撼。
节目中的观众在听完小孩前半部分的表达时,即以自己的想象加工出对“小孩某方面的事实”的想象,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小男孩如果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表达机会,观众就会用自己看到和接收到的信息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与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大人讲自己家或者别人家的孩子时:“啊,这孩子长大后肯定大有出息”或者“这孩子这么蠢将来怎么得了”之类的话相类似,他们总是用自己采纳的局部信息去判定一个人。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第一印象带给人们的证实偏差——人们初次见到一个人就会很快形成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随后,人们就会以第一印象为基础与对方进行交往。人们总是倾向于看到对方符合第一印象的一面,而对方不符合第一印象的一面则很容易被忽视。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有三个人,第一个信奉巫师,经常酗酒,嗜烟如命,还有两个情妇;第二个贪睡,中午才起床,每晚要喝一公斤白兰地,还吸毒,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第三个是国家战斗英雄,喜欢素食,不吸烟,年轻时无违法犯罪记录。
当人们问,这三个人中,最后谁能成为最出色的英雄人物呢?或者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愿意当第几个?很多人选了第三个。而事实上,这三个答案中第一个是“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
由此可见,人们总是倾向于接纳能够证明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而不去主动挖掘更有利于做出判断的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超过一半的认知活动均是如此。实际上,我们甚至会自动过滤掉和已有观点相悖的证据。